常见问题 > 三等保测评标准是什么?等保测评二级和三级的区别

三等保测评标准是什么?等保测评二级和三级的区别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6-16 09:12

  三级等保测评标准依据《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制定,涵盖安全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共5个层面,涉及近300项具体要求及73类测评分类,旨在保障信息系统的高安全防护能力。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做好等级保护工作。

  一、三级等保测评标准

  三级等保测评是中国对非银行机构信息系统的最高等级保护认证,依据《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实施。其标准涵盖安全技术要求(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共5个层面,涉及近300项具体要求、73类测评分类。

  物理安全:要求机房区域划分明确(如主机房、监控区),配备电子门禁、防盗报警、视频监控系统,无窗户设计,配备气体灭火、UPS供电系统,并具备防雷击、防火、防静电等设施。

  网络安全:需绘制网络拓扑图,设备配置符合VLAN划分、QoS流量控制、访问控制策略,部署入侵检测/防御系统,实现网络链路冗余设计。

  主机安全:服务器需配置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机制,支持双机热备或集群部署,上线前需完成漏洞扫描,日志保存至专用服务器。

  应用安全:应用需具备身份鉴别、审计日志、通信加密功能,部署网页防篡改设备,通过安全评估(如渗透测试)确保无中高级风险漏洞。

  数据安全:提供本地每日备份及异地数据备份功能,核心数据需加密传输和存储。

  二、三级等保测评内容

  三级等保测评内容分为技术测评和管理测评两部分,具体包括:

  1.技术测评:

  安全物理环境:检查机房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破坏、环境控制(温湿度、消防)、电力供应(UPS)等。

  安全通信网络:评估网络架构合理性、边界完整性、入侵防范能力、恶意代码防护措施。

  安全区域边界:验证区域边界划分、访问控制策略、边界防护设备(防火墙)配置。

  安全计算环境:检查主机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完整性保护机制。

  安全管理中心:评估安全管理平台、安全审计、事件处理、运行监控系统的有效性。

  2.管理测评:

  安全管理制度:审查信息安全政策、目标、责任分配等制度完善性。

  安全管理机构:检查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

  安全管理人员:评估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及安全意识水平。

  安全建设管理:审核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审批流程、建设过程监督记录。

  安全运维管理:检查运维方案审批、日常巡检、应急响应机制执行情况。

三等保测评标准是什么.jpg

  三、等保测评二级与三级的区别

  1、损害程度不同

  在等保2.0中,二级等保和三级等保的界定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中规定。二级等保是指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三级等保是指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2、测评内容不同

  二级评测的工作量比三级的工作量要少的多。二级等保测评内容、要求相对少,所以没有那么多要求标准,相应的测评项目也比较少,总共有135项;三级等保要求更高,设备要求更严格。

  3、防护能力要求不同

  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篡改或毁坏。要求采取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如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等。第二级保护能力需达到:能够防护系统免受外来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及其他的相应程度的威胁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漏洞和事件,在遭受攻击损害后,具备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部分功能的能力。

  对重要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保护,防止遭到较大规模的网络安全攻击、病毒感染等。要求在等保二级的基础上增加更深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第三级保护能力需达到:在统一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外来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和其他相应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漏洞和事件,在系统遭受攻击损害后,能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4、测评费用不同

  在等级保护测评实施的过程中,二级等保和三级等保实施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和搭配的安全产品也有差别。由于这类因素,等保二级和等保三级在等级保护搭建的环节中耗费的人力成本、测评成本和安全设备购置花费,也有很大的差异,等保三级的花费会更高一些。

  5、测评周期不同

  除此之外,等保二级和等保三级的测评周期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二级等保是需要每两年进行一次等保测评,而三级信息系统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测评。

  四、三级等保测评注意事项

  1.前期准备:

  明确测评对象和范围,确保系统边界清晰。

  完成系统自查,修复已知漏洞,确保符合等保要求。

  选择具有资质的测评机构,确保测评人员专业能力。

  2.测评过程:

  严格遵守测评流程,提供完整的技术文档和管理记录。

  配合测评机构完成现场勘查、技术检测、报告编制等环节。

  重点关注高风险项(如未修补漏洞、权限配置不当)。

  3.整改与复测:

  根据测评报告制定整改计划,优先修复中高级风险漏洞。

  完成整改后申请复测,确保系统符合三级等保要求。

  4.持续合规:

  建立长效安全运维机制,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评估。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关注等保政策更新,及时调整安全防护策略。

  通过三级等保测评,企业可显著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降低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满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

  三级等保测评需重点关注技术细节与管理合规性,如物理环境的冗余设计、网络设备的身份鉴别机制、主机的漏洞扫描与日志审计、应用的加密传输与防篡改措施,以及数据的本地与异地备份。通过测评后,企业需持续优化安全策略,定期复测,确保信息系统长期符合三级等保要求,有效抵御高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