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测评的意义,等级保护测评必须做吗?

等级保护测评的意义,等级保护测评必须做吗?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10-26 10:12

  等级保护测评是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的核心要求,未开展测评的企业可能面临监管处罚甚至刑事责任。通过测评,企业可系统性识别合规差距,建立防护体系,确保业务运营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积极做好等级保护测评工作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等级保护测评的意义

  1.法律合规与责任规避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网络运营者必须履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义务,否则将面临责令整改、罚款甚至刑事责任。通过等保测评,企业可系统性构建安全合规体系,规避法律风险。

  2.风险防控与安全能力提升

  等保测评通过“检测-整改-复测”闭环流程,帮助企业精准识别系统漏洞,并针对性修复高风险项。测评要求企业建立常态化安全运维机制,持续提升整体防护水平。

  3.信任增强与业务竞争力提升

  等保测评报告可作为企业向客户、合作伙伴及监管机构证明安全能力的权威依据。在招投标、资质审查中,等保测评证明是必备材料;互联网医疗平台需通过等保测评方可获得诊疗资质。此外,测评过程推动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内部安全意识,间接提升业务连续性。

等级保护测评的意义.jpg

  等级保护测评必须做吗?

  1.法律法规强制要求

  《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必须开展等保测评,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但涉及公共服务或重要数据的单位也需依据业务安全等级进行测评。三级及以上信息系统测评是强制性要求,不开展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2.行业监管驱动

  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主管单位明确要求客户开展等级保护工作。互联网医疗平台需通过等保测评方可上线运营。

  3.安全风险实际需求

  未进行测评的系统可能存在未修复的漏洞,增加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风险。通过测评,企业可提前发现并修复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

  等级保护测评的过程

  等级保护测评是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等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其核心流程可分为准备阶段、测评实施、整改与复测、报告与备案四个环节。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准备阶段:明确测评基础与范围

  系统定级与备案

  定级:根据系统重要性及受破坏后的危害程度,确定安全保护等级(一级至五级)。

  备案:向属地公安机关提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附系统拓扑图、安全管理制度等材料,获取备案编号。

  选择测评机构

  委托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测评机构(如CNAS认证机构),确保测评结果合法有效。

  组建项目组

  测评机构与企业共同成立项目组,明确双方职责。

  二、测评实施:多维度检测安全能力

  测评机构通过技术检测与管理审查双维度,覆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五大领域。

  1. 技术检测:验证安全防护有效性

  物理安全检测

  检查机房环境、设备冗余、门禁系统等。

  示例:检测机房是否配备气体灭火装置,且与消防系统联动。

  网络安全检测

  扫描网络拓扑结构,验证访问控制策略、入侵检测系统配置、加密传输等。

  示例:通过渗透测试模拟黑客攻击,检测防火墙规则是否存在绕过漏洞。

  主机安全检测

  检查服务器操作系统补丁更新情况、账户权限分配、日志审计功能等。

  示例:验证服务器是否禁用默认账户,并启用双因素认证。

  应用安全检测

  检测应用系统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会话管理等。

  示例:使用自动化工具扫描Web应用漏洞,如XSS跨站脚本攻击。

  数据安全检测

  验证数据备份策略、恢复能力(如RTO≤4小时)、脱敏处理等。

  示例:模拟数据删除场景,测试备份系统能否在2小时内恢复完整数据。

  2. 管理审查:评估安全制度执行情况

  安全管理制度

  检查人员安全管理、运维管理、应急响应预案等文档完整性。

  示例:验证企业是否制定《数据泄露应急处置流程》,并定期演练。

  人员访谈与文档核对

  与安全管理员、运维人员面谈,确认制度落地情况。

  示例:抽查运维日志,核对是否与堡垒机记录的操作行为一致。

  三、整改与复测:闭环修复安全隐患

  生成差距分析报告

  测评机构出具《等级保护测评报告》,列出不符合项,并标注风险等级(高/中/低)。

  制定整改方案

  企业根据报告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部门、时间节点与预算。例如:

  高风险项:立即修复(如关闭未使用的端口);

  中风险项:30天内完成(如部署日志审计系统);

  低风险项:60天内优化(如完善密码策略)。

  复测验证

  整改完成后,测评机构再次检测,确认所有高风险项已解决,且整体评分达标。

  四、报告与备案:完成合规认证

  出具最终测评报告

  测评机构生成正式《等级保护测评报告》,明确系统是否符合对应等级要求,并附整改证据。

  提交公安机关备案

  企业将测评报告提交至属地公安机关,完成等保合规认证。例如,某省要求三级系统每年复测一次,并持续更新备案信息。

  等级保护测评的核心价值

  合规性:满足《网络安全法》等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安全性:通过专业检测提前发现漏洞,降低被攻击概率。

  信任度:测评报告可作为企业安全能力的权威证明,增强客户与合作伙伴信任。

  测评通过技术检测与管理审查,精准定位系统薄弱环节。测评报告作为权威安全证明,可增强客户、合作伙伴及监管机构的信任,助力企业在招投标、资质审核中脱颖而出,间接提升市场竞争力与业务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