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单位需要等保测评?等保测评的步骤有哪些
等保测评是我国对信息系统实施分级安全保护的重要制度,依据《网络安全法》要求,所有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命脉或公民个人信息的系统均需开展测评。适用范围涵盖政府、金融、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等关键行业,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领域的信息系统。
哪些单位需要等保测评?
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必须严格按照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护,以防止国家秘密和敏感信息泄露。
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其信息系统涉及大量敏感数据,一旦发生泄露将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电信行业:作为基础通信服务提供者,电信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通信安全和社会稳定。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如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信息系统一旦遭受攻击,可能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社会影响。
互联网企业及大数据企业: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企业收集、存储、处理了大量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其信息系统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其他重要信息系统单位:如电力、通信、交通等行业的核心业务系统,以及网络交易平台、大型企业等,这些系统涉及到国家或行业的核心利益和公共安全。
等保测评的步骤有哪些?
等保定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由系统运用、使用单位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自主确定,有主管部门的需经主管部门审批。对于拟确定为四级及以上的信息系统,还应经专家评审会评审。新建信息系统在设计、规划阶段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等保备案:运营、使用单位在确定等级后,需到所在地的市级及以上公安机关备案。新建二级及以上信息系统在投入运营后30日内、已运行的二级及以上信息系统在等级确定30日内备案。公安机关对信息系统备案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在10个工作日内颁发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等级测评:运营、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选择合规测评机构,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三级及以上信息系统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四级及以上信息系统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等级测评,五级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等级测评。测评机构应出具测评报告,并出具测评结果通知书,明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及测评结果。
系统安全建设:运营使用单位按照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管理办法要求的信息安全产品,建设符合等级要求的信息安全设施,建立安全组织,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未达到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运营、使用单位应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报告报公安机关备案。
监督检查:公安机关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监督检查运营使用单位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运营使用单位应接受公安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材料。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会对三级、四级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检查频次同测评频次。
测评流程分为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五步,确定系统安全等级,向公安机关备案后,按标准进行安全建设,再由专业机构开展测评并出具报告,最后接受监管部门持续监督。其作用在于通过标准化流程,帮助企业识别安全风险、完善防护体系,避免因数据泄露或系统瘫痪导致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