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步骤有什么?等级保护解决方案

等级保护步骤有什么?等级保护解决方案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8-24 09:46

  等级保护是中国网络安全的基本制度,通过“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五步流程,构建分等级、差异化的安全防护体系。其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规,要求信息系统按业务重要性划分安全等级,确保关键领域的数据与系统免受攻击,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等级保护步骤有什么?

  等级保护工作涵盖从系统定级到持续监督的全流程,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系统定级

  依据: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的危害程度,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等级划分:共分五级,从低到高依次为: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损害公民权益,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严重损害公民权益或社会秩序,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严重损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安全。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特别严重损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安全。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特别严重损害国家安全。

  流程:运营单位自主定级,三级及以上需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批。

  2.系统备案

  要求:第二级及以上信息系统需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跨省或全国联网系统需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材料:提交备案表、定级报告等材料,备案完成后获得备案证明。

  3.安全建设整改

  依据:根据定级结果,按照《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标准,采购符合等级要求的安全产品,建设安全设施。

  内容:

  技术层面:加强网络防护、数据加密、漏洞修复等。

  管理层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应急响应机制等。

  目标:确保系统符合相应等级的安全要求。

  4.等级测评

  机构:委托经公安部认证的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内容:依据国家规范检测系统安全状况,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

  结果:

  70分以上:基本符合要求。

  70分以下或存在高风险:不合格,需整改后复测。

  安全自查与监督检查

  自查:运营单位定期自查,提交测评报告至网安部门。

  监督检查:公安机关对备案系统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措施持续有效。

等级保护步骤有什么.jpg

  等级保护解决方案

  等级保护解决方案需结合系统特点,构建“可信、可控、可管”的安全防护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1.纵深防御体系

  架构:建设“一个中心”下的“三重防护”,实现多层隔离和集中管理。

  示例:在云计算场景中,通过虚拟化安全隔离、数据加密传输等技术,保障云平台和租户数据安全。

  2.动态防御机制

  理念: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结合威胁情报动态调整策略。

  应用:利用AI分析网络流量,实时检测异常行为,自动阻断攻击。

  3.全生命周期管理

  阶段覆盖:从系统规划、建设、运维到废弃,全程嵌入安全要求。

  示例:在系统建设阶段,强制要求使用符合等保标准的安全产品;在运维阶段,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

  4.新兴技术适配

  场景扩展:针对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等场景,提出扩展要求。

  案例:

  云计算:要求云服务商和租户共担安全责任,明确责任边界。

  物联网:强化设备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传输等措施,防止设备被劫持。

  合规与实战结合

  合规驱动:满足《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实战能力:通过模拟攻击测试(如红蓝对抗),验证安全体系的有效性,持续优化防护策略。

  实施等级保护需结合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技术上,通过“一个中心,三重防护实现纵深防御;管理上,完善安全制度、人员培训与应急响应机制。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场景,需适配扩展要求,确保全生命周期安全合规,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