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等级保护适用范围,三级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有哪些?
三级等级保护是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的高级别认证,适用于涉及敏感信息、公共服务或跨省联网的重要信息系统。三级等级保护要求覆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六大领域,需通过专业测评机构验证系统具备抵御高级攻击的能力,确保信息资产安全可控。
一、三级等级保护是什么?
三级等级保护,又称为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是中国最权威的信息产品安全等级资格认证。它由公安机关依据国家信息安全保护条例及相关制度规定,按照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各机构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认可及评定。
三级等级保护旨在通过分等级保护,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三级等级保护适用范围
三级等级保护适用于涉及敏感信息、公共服务或跨省联网的重要信息系统,如金融交易平台、政务云、医疗大数据系统、互联网医院平台、P2P金融平台、网约车平台、云平台等。这些系统一旦受到破坏,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三、三级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三级等级保护的要求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以及管理安全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物理安全:机房应区域划分至少分为主机房和监控区两个部分,配备电子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监控系统,以及专用的气体灭火、备用发电机等设备。
网络安全: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合的拓扑图,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配置应符合要求,如进行Vlan划分并各Vlan逻辑隔离,配置Qos流量控制策略,配备访问控制策略等。同时,应配备网络审计设备、入侵检测或防御设备,确保网络链路、核心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提供冗余性设计。
主机安全: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应用安全:应用自身的功能应符合等保要求,如身份鉴别机制、审计日志、通信和存储加密等。同时,应考虑部署网页防篡改设备,确保应用的安全评估不存在中高级风险以上的漏洞。
数据安全:应提供数据的本地备份机制,每天备份至本地,且场外存放。如系统中存在核心关键数据,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通过网络等将数据传输至异地进行备份。
管理安全: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四、三级等级保护认证流程
三级等级保护的认证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定级:对业务、资产、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进行调研,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备案:在准确定级的前提下,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需要到所在地设区的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提交相关报告和表格。
安全建设整改:根据定级结果,制定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工作规划,进行总体部署,分析现状以确定安全保护策略,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等级保护测评:在安全建设整改完成后,需要委托具备资质的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开展测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监督检查:公安机关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监督检查运营使用单位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
五、三级等级保护关键意义
合规性:三级等级保护是企业遵守国家网络安全法规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企业规避法律风险。
安全性:通过三级等级保护认证,表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达到国内最高标准,能够有效抵御高级网络攻击,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信任度:三级等级保护认证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的有力证明,有助于提升客户、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对企业的信任度。
通过三级等保认证可显著提升企业合规性与信任度,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降低法律风险。认证流程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及监督检查四个阶段,需企业从技术防护到管理机制全面优化,最终获得公安机关认可的等级保护备案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