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五个步骤,等级保护三级的作用有哪些?

等级保护五个步骤,等级保护三级的作用有哪些?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8-31 09:52

  等级保护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制度,通过五步闭环管理,构建覆盖技术、管理、人员的立体化防护体系,帮助组织系统化识别风险、落实合规要求,避免法律处罚,同时提升对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的防御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可以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

  一、等级保护五个步骤

  等级保护实施流程遵循“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五步闭环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定级

  目标: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方法:根据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权益的损害程度划分等级。例如:

  三级系统:适用于地市级以上政务系统、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受破坏后可能导致严重社会影响或经济损失。

  输出:形成《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报告》,提交公安机关审核备案。

  2.备案

  目标:完成系统等级备案,获取合法合规资质。

  方法:向属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交定级报告、系统拓扑图、安全管理制度等材料,审核通过后颁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关键点:备案是后续建设整改和测评的前提,未备案系统无法通过合规审查。

  3.建设整改

  目标:依据等保标准构建安全防护体系。

  内容:

  技术层面: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备份恢复等设备或系统。

  管理层面: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与培训计划。

  输出:形成《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方案》,并实施落地。

  4.等级测评

  目标:验证系统是否符合等保要求。

  方法:委托具备资质的测评机构,通过访谈、核查、测试等方式评估安全防护能力,出具《等级测评报告》。

  结果应用:测评不通过需限期整改,直至复测合格;三级系统需每年测评一次。

  5.监督检查

  目标:确保系统持续符合等保标准。

  主体: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高风险系统。

  后果:未达标系统可能面临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

等级保护五个步骤.jpg

  二、等级保护三级的作用

  等级保护三级(监督保护级)适用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有较大影响的信息系统,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规性保障

  满足《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要求,避免因未履行安全义务导致的行政处罚。

  例如:金融机构未通过三级测评可能被暂停业务许可。

  2.风险防控能力提升

  技术防护:要求部署防火墙、入侵防范、数据加密、备份恢复等措施,有效抵御DDoS攻击、数据泄露等常见威胁。

  管理强化: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升人员安全意识。

  3.业务连续性保障

  通过冗余设计、灾备方案等措施,确保系统在遭受攻击或故障时能快速恢复,减少业务中断损失。

  例如:三级医院信息系统需实现核心数据实时备份,确保医疗服务不中断。

  4.信任背书与竞争力增强

  通过三级测评的系统可获得官方认证,提升用户信任度,尤其在政务、金融、医疗等领域,成为合作方选择的重要依据。

  例如:通过三级测评的电商平台更易获得消费者青睐。

  5.动态防御与持续改进

  三级系统需每年测评并接受监管检查,推动企业持续优化安全策略,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

  例如:根据测评报告修复漏洞、更新防护技术,形成“测评-整改-再测评”的闭环管理。

  三、三级系统典型应用场景

  政务领域:地市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云平台。

  金融行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

  医疗健康:三级医院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能源交通:电力调度系统、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大型企业:集团级ERP系统、供应链管理平台。

  实施等保需聚焦物理安全、网络隔离、数据加密、应急响应等关键领域,三级及以上系统还需通过年度测评并接受监管抽查。该制度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医疗等关键行业,不仅强化了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也推动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成熟化,成为数字化时代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