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等保备案和等保测评?等保测评分为几个等级
等保测评是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由专业测评机构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积极做好等级保护测评工作验证系统是否达到规定的安全保护等级,通过技术检测,如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审查,如制度、人员、运维,识别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
如何区分等保备案和等保测评?
等保备案和等保测评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两个不同的环节,主要区别如下:
定义与目的
等保备案:指信息系统运营单位在确定安全等级后30日内向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是等级保护工作的基础环节。
等保测评: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评估,包含安全控制评估和系统整体评价,需委托专业机构实施。
实施主体
备案由信息系统运营单位直接向公安机关提交材料办理。 23测评需委托公安部认证的资质机构实施,如第三方测评机构。
等保测评分为几个等级?
等保测评的五个等级划分: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适用于小型私营企业、中小学等非核心系统,受破坏后仅损害公民权益,不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覆盖县级重要系统及地市级以上单位内部一般系统,受破坏后严重损害公民权益或危害公共利益,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针对地市级以上政府、企事业单位核心系统,受破坏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安全。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适用于电力、电信、金融等关键领域核心系统,受破坏后特别严重危害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最高保护等级,仅用于国防、航天等涉及国家生存安全的极端重要系统。
等级划分依据:以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权益的损害程度为核心,结合业务重要性、数据敏感性等因素综合判定。例如,三级系统需满足“对社会秩序或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的条件,而四级系统则需达到“特别严重损害”的阈值。
等保测评分为五个等级,从一级到五级依次递增安全防护要求。一级适用于小型私营企业等非核心系统;二级覆盖县级重要系统;三级针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核心系统;四级适用于电力、金融等关键领域;五级为最高级,仅用于国防等极端重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