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内容有哪些?三级等保测评几年一次

等级保护内容有哪些?三级等保测评几年一次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8-25 10:03

  等级保护是中国网络安全的基本制度,保障信息系统免受攻击、破坏和数据泄露。其依据系统重要性划分为五级,覆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六大领域,要求运营单位从技术到管理构建全维度防护体系,确保关键领域的系统安全合规,跟着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下吧。

  一、等级保护内容有哪些?

  等级保护内容主要是围绕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要求等多个方面,具体介绍如下:

  物理安全:包括机房的物理访问控制、防火、防雷击、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电磁防护等。不同等级的系统对物理安全的要求不同,例如,二级系统要求机房设置门禁、防盗、防火、防水等基本措施;三级系统则要求增加电子门禁、视频监控、防静电等措施;四级系统要求更高,如重要区域设置第二道门禁、应急供电等。

  网络安全:涉及网络架构、通信传输、可信验证、边界防护、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等。例如,二级系统要求划分网络区域、分配地址、将重要网络区域与其他网络区域隔离;三级系统要求使用密码技术确认通信传输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对关键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四级系统要求基于密码验证和硬件进行密码运算和密钥管理、所有环节动态可信验证等。

  系统安全: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可信验证、数据完整性、数据备份恢复等。不同等级的系统对系统安全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二级系统要求管理用户实现最小权限和权限分离;三级系统要求采用两种以上组合鉴别技术进行身份鉴别、对重要节点进行入侵检测;四级系统要求设置安全标记并根据安全标记确认访问等。

  应用安全:应用需具备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软件容错、资源控制和代码安全等功能。例如,二级系统要求对重要用户行为进行审计并定期备份记录;三级系统要求对审计进程进行保护防止中断;四级系统要求建立异地灾难备份中心实现业务应用实时切换。

  数据安全:涵盖数据完整性、保密性、备份恢复、剩余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二级系统需提供异地备份功能,三级系统要求采用校验系统保证数据存储完整性并使用密码技术保证传输和存储保密性,四级系统则需建立异地灾难备份中心支持业务应用实时切换。

  管理要求:包含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运维流程、安全事件响应、安全培训、安全审计与评估等多个维度。二级系统需建立管理制度和安全策略,三级系统要求形成全面的安全制度管理体系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四级系统则需设立网络安全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由最高领导直接负责。

等级保护内容有哪些.png

  二、三级等保测评几年一次?

  三级等保测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这是根据《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明确规定的。

  具体依据与说明

  法规要求: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及配套技术标准明确规定,第三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这一要求旨在确保系统持续符合安全保护等级要求,及时应对新兴威胁。

  行业实践:

  电力、教育、征信等行业文件进一步细化了测评周期。例如:

  电力行业《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第三级生产控制类系统每年自查;

  教育行业《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行动的通知》明确三级信息系统每年测评;

  征信行业《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三级及以上信用信息系统每年测评。

  测评流程与周期:

  完整测评流程包括系统定级、备案申请、初测评估、整改建设、复测验收五个阶段,整体耗时约3-6个月。但测评周期特指两次正式测评之间的时间间隔,法规明确要求三级系统每年一次。

  三、特殊情况与注意事项

  系统变更:若信息系统在测评周期内发生重大变更或升级,可能需重新测评以验证安全性。

  地区差异:部分地区或行业可能结合实际制定更严格的要求,建议及时关注当地公安机关或主管部门的通知。

  持续监督:除年度测评外,运营单位需每12个月开展自查,重点监测安全策略有效性,形成“测评+自查”的双重保障机制。

  三级等保是多数企业核心系统的基准线,要求每年至少测评一次,并满足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入侵防范等170余项技术指标。测评通过后需持续优化,例如定期漏洞扫描、应急演练,同时需向公安机关备案并接受监督检查,未达标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业务中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