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工作流程是什么?三级等保测评收费标准
等级保护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制度,通过定级、备案、建设整改、测评、监督,五步闭环管理,构建覆盖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动态防御体系。等级保护将安全防护与业务风险深度结合,既满足《网络安全法》等法规要求,又帮助组织系统化识别风险、提升安全韧性,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合规与安全双重保障。
等级保护工作流程是什么?
等级保护工作遵循“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五步闭环管理流程,具体如下:
1.定级
目标: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方法:根据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权益的损害程度划分等级。三级系统适用于地市级以上政务系统、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
输出:形成《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报告》,提交公安机关审核备案。
2.备案
目标:完成系统等级备案,获取合法合规资质。
方法:向属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交定级报告、系统拓扑图、安全管理制度等材料,审核通过后颁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3.建设整改
目标:依据等保标准构建安全防护体系。
内容:
技术层面: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备份恢复等设备或系统。
管理层面: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与培训计划。
输出:形成《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方案》,并实施落地。
4.等级测评
目标:验证系统是否符合等保要求。
方法:委托具备资质的测评机构,通过访谈、核查、测试等方式评估安全防护能力,出具《等级测评报告》。
结果应用:测评不通过需限期整改,直至复测合格;三级系统需每年测评一次。
5.监督检查
目标:确保系统持续符合等保标准。
主体: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高风险系统。
后果:未达标系统可能面临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
三级等保测评收费的影响因素
三级等保测评收费无统一标准,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系统规模与复杂度
影响:系统规模越大、功能越复杂,测评工作量和难度越高,费用相应增加。
示例:大型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因涉及多模块、高并发交易,测评费用可能高于小型企业的单一业务系统。
2.地区差异
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不同,导致测评费用存在地域性差异。
示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三级测评费用可能高于西安、成都等二线城市。
3.测评机构资质与经验
影响:具备公安部认证资质、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的测评机构,因服务更专业,收费通常高于普通机构。
示例:某知名测评机构因技术团队实力强、过往案例多,其三级测评费用可能比普通机构高20%-30%。
4.整改需求与难度
影响:若系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需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整改,导致费用上升。
示例:某企业系统因未部署数据加密设备,需额外采购并配置,整改费用可能增加5万-10万元。
5.额外服务需求
影响:如需测评机构提供整改建议、安全培训或后续维护服务,可能产生额外费用。
示例:某企业要求测评机构提供为期一年的安全运维服务,费用可能增加3万-5万元。
三级及以上系统需每年测评并接受监管抽查,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避免法律处罚,更通过技术防护和管理强化,显著降低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助力企业建立安全可信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