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为什么要等级保护?等级保护定级标准

为什么要等级保护?等级保护定级标准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10-25 10:05

  等级保护是网络安全基本制度,未落实等级保护的企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通过等级保护,企业可系统性构建安全合规体系,规避法律风险。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

  一、为什么要开展等级保护?

  等级保护(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国策和制度,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分级管理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法律合规要求

  《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需履行安全保护义务。若拒不履行,将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刑事责任。例如,某企业因未落实等级保护要求导致数据泄露,被处以百万级罚款并暂停业务。

  风险防控与能力提升

  通过等级保护测评,可全面检测系统安全隐患,并针对性整改。

  行业监管驱动

  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主管单位明确要求客户开展等级保护工作。

为什么要等级保护.jpg

  二、等级保护定级标准是什么?

  根据等级保护对象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被篡改、泄露、丢失、损毁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害程度等因素,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一般损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危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

  第四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定级要素:

  受侵害客体:包括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公民法人权益。

  侵害程度:根据破坏后对客体的损害范围(如局部/全局)和持续时间综合判定。

  三、等级保护一级需要备案吗?

  一级系统无需备案,但需落实自主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备案要求

  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一级系统属于最低保护等级,由运营单位自主管理,无需向公安机关备案。

  安全要求

  一级系统需具备基础防护能力,包括:

  技术层面:部署防火墙、杀毒软件,防止个人或低资源威胁源攻击。

  管理层面:制定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备份数据,恢复部分功能。

  例外情况

  部分地区或行业可能要求一级系统备案,但整体上备案要求宽松,更强调自主保护和基础安全措施落实。

  等级保护可以更好地规范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和评定工作,帮助企业精准识别系统漏洞,并针对性修复高风险项。等级保护要求企业建立常态化安全运维机制,持续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