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三级保护的要求是什么?等级三级保护实施步骤
等级三级保护的技术要求涵盖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五大方面。等级三级保护的管理要求强调制度化与规范化运作。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实施定期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开展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需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确保持续符合等保三级标准,形成动态调整的安全防护闭环。
等级三级保护的要求是什么?
等保三级是中国对非银行机构的最高等级保护认证,旨在确保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干扰、破坏或泄露,从而保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公共利益。其要求涵盖技术和管理两大维度,具体如下:
技术要求
物理与环境安全
机房需具备防火、防水、防尘、防静电、防雷等设施,选址应避开高层、地下室及用水设备附近。
物理访问控制严格,采用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及防盗报警装置,仅授权人员可进入。
核心设备需冗余部署,确保高可用性。
网络安全
通过防火墙、网闸等手段实现网络区域隔离,部署入侵检测/防御系统实时监测攻击行为。
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授权设备接入,配置QoS流量控制,绑定IP/MAC地址防止非法接入。
网络通信需采用SSL/TLS加密,确保数据传输保密性。
主机安全
操作系统需加固,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定期更新安全补丁。
强制双因子认证,禁用弱口令,登录失败超5次锁定账户。
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扫描并修复漏洞,上线前需通过漏洞扫描评估。
应用安全
软件开发需遵循安全编码规范,实现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多因素身份认证。
部署网页防篡改设备,通过渗透测试排除SQL注入、跨站脚本等高风险漏洞。
应用日志需独立保存,记录关键操作和安全事件,便于审计追踪。
数据安全
敏感数据传输和存储需采用国密算法加密,禁止明文存储。
建立本地每日备份机制,核心数据通过专线传输至异地数据中心实时备份。
使用校验和、数字签名等技术保证数据完整性,定期测试数据恢复能力。
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涵盖访问控制、日志管理、应急响应等流程。
明确信息安全责任人和各级安全职责,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人员安全管理
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关键岗位人员需通过背景审查。
实施最小权限原则,日志服务器独立部署,记录所有数据访问行为。
安全运维管理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部署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的安全状态,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灾难恢复演练。
应急响应管理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安全事件。
对远程访问的用户行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行为等单独进行行为审计和数据分析。

等级三级保护的实施步骤
等保三级的实施需遵循定级备案、建设整改、测评复测三阶段流程,具体如下:
1. 定级备案
系统定级:根据系统重要性、业务影响及安全风险,初步确定等级为三级。对拟定为第二级以上的网络,需组织专家评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应在评审后报请主管部门核准。
备案审核:编写《定级报告》,填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提交至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备案。公安机关在10-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颁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2. 建设整改
差距评估:对系统进行全面调研,识别现有安全措施与等保三级要求的差距。
方案设计: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设计安全方案,涵盖物理隔离、设备加固、配置优化等措施。
实施整改:
技术整改:部署防火墙、IDS/IPS、日志审计系统等安全设备,加固操作系统,配置访问控制策略。
管理整改: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开展人员安全培训。
整改验收:对整改后的系统进行内部验收,确保所有要求项均已落实。
3. 测评复测
初次测评: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全面测评,采用文档审查、现场测试等方法,覆盖技术和管理两大维度。
问题整改:根据测评报告,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如修复漏洞、优化配置等。
复测验收:整改完成后,测评机构进行复测,确保问题闭环。测评评分合格后,获得合格测评报告,并最终获得等保三级备案证。
持续运维:通过年度复测、SOC平台监测等方式,确保系统持续合规。若系统发生重大变更,需重新进行测评。
三级等保指信息系统经过定级、备案这一流程之后,确定为第三级的信息系统,那么就需要做三级等保。全面了解等级三级保护的要求,应用要实现身份鉴别、权限管理与数据加密,数据则需本地与异地备份,确保完整性与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