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有几级?二级等保测评内容是什么

等级保护有几级?二级等保测评内容是什么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10-29 10:00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各级别安全要求逐级递增,从基础防护到高强度加密和动态监管,覆盖非关键系统到国家核心基础设施的全场景需求。‌‌等级越高,防护要求越严格,覆盖范围从个人用户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跟着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下吧。

  等级保护有几级?

  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适用场景:适用于小型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关键信息系统,如普通网站、内部办公系统。

  防护要求:基本安全防护,如设置用户密码、定期备份数据,无需强制测评。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适用场景:地市级单位、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系统。

  防护要求:需满足175项技术与管理要求,通过备案和测评,防范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风险。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适用场景:省级单位、大型企业关键系统。

  防护要求:强化访问控制、入侵防范,需每年测评并接受公安机关监督检查。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适用场景: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的关键基础设施。

  防护要求:采用多重冗余、异地容灾,实施7×24小时监控,测评频率更高。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适用场景:国防、尖端科技等绝密级系统。

  防护要求:物理隔离、专人值守,测评标准严格保密,仅限特定机构实施。

等级保护有几级.jpg

  二级等保测评内容是什么?

  二级等保测评围绕技术与管理两大维度展开,共包含175项具体要求,需通过技术检测与管理审查验证合规性。

  一、技术要求(占比约70%)

  安全物理环境

  机房安全:检查防火、防水、防雷击措施,如配备灭火器、防静电地板;电子门禁系统记录进出人员,视频监控留存≥90天。

  设备管理:硬件清单标注责任人,核心设备实施电磁屏蔽,防止信息泄露。

  安全通信网络

  网络架构:划分VLAN隔离不同安全域,关闭高危端口。

  传输加密:敏感数据使用HTTPS、SSL/TLS加密传输,密钥分离存储。

  安全区域边界

  访问控制:部署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与防病毒模块;高危操作需双重身份认证。

  边界审计:记录跨边界访问行为,日志留存≥6个月,支持快速检索。

  安全计算环境

  主机安全:操作系统定期更新补丁,禁用默认账户,启用最小权限原则。

  应用安全:Web应用部署WAF防护,定期扫描漏洞,数据库开启审计功能,记录增删改操作。

  数据安全:数据分类分级存储,核心数据加密,备份策略为每日增量+每周全量,异地保存至少两份副本。

  安全管理中心

  集中管理:部署日志审计平台,支持快速检索,定义12类异常行为特征库。

  态势感知:每季度生成安全态势分析报告,包括漏洞修复率、攻击趋势等,报送决策层审阅。

  二、管理要求(占比约30%)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至少18项制度文件,包括《应急预案》《访问控制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等;版本变更需经评审委员会批准,留存变更记录。

  安全管理机构

  设立专职安全岗位,明确职责分工;供应商准入实施安全能力评级,合同明确数据泄露赔偿责任。

  安全人员管理

  员工年度安全培训≥16学时,考核通过率纳入部门KPI;关键岗位人员离岗时收回权限,签署保密协议。

  安全建设管理

  依据差距分析结果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技术与管理措施;云服务商责任共担机制下,复用云平台合规资质。

  安全运维管理

  账号权限分级管控,禁止共享账号;运维操作留存审计日志,精确至秒级;每日增量备份+每周全量备份,异地保存至少两份副本。

  二级等保测评流程

  定级备案:确定信息系统等级为二级,向属地公安机关提交《系统定级报告》《基础信息调研表》等材料,获取备案证明。

  差距分析:对照GB/T 22239-2019标准,识别技术与管理差距。

  建设整改:制定整改方案,优先修复高危漏洞,中低危问题在复测前集中处理。

  等级测评:委托具备资质的测评机构开展技术检测与管理审查,二级系统测评总分需≥75分(满分100)。

  监督检查:提交测评报告备案,接受公安机关监督检查;定期复查保持合规状态。

  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第一级适用于小型私营企业,无需备案;第二级要求公安备案,两年测评一次,破坏后影响公民权益;第三级需每年测评,涉及国家安全;第四级半年测评一次,破坏后果严重;第五级针对国防等绝密系统,实施物理隔离与专人值守,测评标准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