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定义是什么?等保三级需要达到哪些标准

等级保护定义是什么?等保三级需要达到哪些标准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11-20 10:11

  等级保护通过分等级管理强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对不同重要性的系统划分安全等级,并制定差异化技术与管理标准,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公民隐私数据及社会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具备抵御威胁的能力。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下如何做好等级保护工作,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

  一、等级保护定义是什么

  等级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中国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信息系统分等级实施安全保护的一项国家制度。其核心是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业务影响及安全风险,划分不同安全等级,并制定对应的安全防护要求和管理规范,通过“定级、备案、建设整改、测评、监督检查”五步流程,确保系统具备抵御威胁、保障数据安全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公共利益。

  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重要信息以及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系统进行分等级安全保护,对系统中使用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系统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

  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我国将网络安全保护划分为五个级别,从一级到五级,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

  等保一级,自主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小型企业、个体企业、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

  等保二级,指导保护级,系统遭到破坏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一般适用于县级单位系统或市级单位内部一般系统。

  等保三级,监督保护级,系统遭到破坏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一般适用于市级单位重要系统,省部委的门户网站等。

  等保四级,强制保护级,系统遭到破坏会对国际安全造成严重损害,适用于国家重要部门、重要领域的重要系统,如电力、电信、铁路、银行等。

  等保五级,专控保护级,系统遭到破坏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害,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极端重要的系统。

等级保护定义是什么.jpg

  二、等保三级需要达到哪些标准?

  等保三级是非银行机构的最高安全等级,适用于涉及公民隐私、企业核心数据或社会稳定的信息系统。其标准涵盖技术和管理两大维度,具体如下:

  一、技术标准

  安全物理环境

  机房选址避开洪水、地震高发区,配备防火、防雷、防静电设施。

  实施电子门禁系统,记录人员出入时间;安装视频监控,保存日志≥90天。

  示例:三级机房需双路供电,备用发电机持续供电≥2小时。

  安全通信网络

  网络架构划分安全区域,通过防火墙隔离。

  通信传输采用SSL/TLS加密,关键数据使用国密算法。

  示例:远程访问需通过VPN,并强制双因子认证。

  安全区域边界

  部署入侵检测/防御系统,实时监测SQL注入、跨站脚本等攻击。

  配置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授权IP访问核心系统。

  示例:三级系统需对Web应用进行漏洞扫描,修复高危漏洞。

  安全计算环境

  操作系统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定期更新补丁。

  数据库启用审计功能,记录所有数据访问行为。

  示例:用户密码需满足复杂度要求,长度≥12位,含大小写、数字、特殊字符。

  安全数据保护

  敏感数据传输和存储时加密。

  建立本地每日备份+异地实时备份机制,测试数据恢复能力。

  示例:三级系统需对备份数据完整性校验,防止篡改。

  二、管理标准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响应预案》等文件,明确安全职责。

  定期评审和更新制度,确保与业务变化同步。

  示例:三级企业需设立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运维。

  安全管理机构

  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由高层领导担任负责人。

  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审议安全事件和整改措施。

  示例:关键岗位人员需签署保密协议。

  安全人员管理

  对全体员工进行年度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关键岗位人员需通过背景审查。

  示例:三级系统需记录所有安全操作日志,保留≥6个月。

  安全建设管理

  系统上线前需通过安全测评,修复所有高危漏洞。

  采用安全开发流程,避免代码注入等风险。

  示例:三级系统需部署Web应用防火墙,防御DDoS攻击。

  安全运维管理

  每日监控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每半年开展一次灾难恢复演练,确保业务连续性。

  示例:三级系统需对变更操作进行审批和记录。

  三、等保三级的核心目标

  通过技术防护和管理规范,构建“纵深防御”体系,确保系统具备以下能力:

  抵御高级持续性威胁:如钓鱼攻击、零日漏洞利用。

  保障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

  符合监管合规要求:避免因安全漏洞被罚款或业务中断。

  等级保护通过定级、备案、建设整改、测评、监督检查五步闭环流程,推动系统达到合法合规、主动防御、动态调整的安全状态。不仅是满足监管要求,更需构建覆盖物理环境、网络通信、数据保护及应急响应的纵深防御体系,有效防范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保障国家、社会及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