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做等级保护的类别有哪些?等级保护的流程有哪些
等级保护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级保护的一项制度,旨在通过科学定级和分级管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合规性。需要做等级保护的类别有哪些?等级保护主要涵盖等级划分、主要措施及法律依据三个核心方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需要做等级保护的类别有哪些?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这类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适用于县级以上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这类信息系统被破坏后,将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这类信息系统被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危害,对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特别重要系统以及核心系统,如电力、电信、广电、铁路、民航、银行、税务等重要部门的生产、调度、指挥等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核心系统。这类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适用于极其重要的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信息系统。这类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级保护的流程有哪些?
系统定级:根据等级保护相关管理文件,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个级别,从一到五级逐渐升高。定级要素包括受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的侵害程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定级原则上不低于三级,且第三级及以上信息系统每年或每半年需进行一次测评。
系统备案:已运营的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应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30日内(等保2.0标准已将备案时限修改为10日内),由其运营、使用单位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备案所需材料包括《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等,不同级别的信息系统所需材料有所不同。
安全建设/整改:按照等级保护建设要求,对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网络安全升级,包括技术层面整改。整改完成后,需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发现潜在风险并进行整改。
等级测评:委托具备资质的测评机构对系统进行测评,测评通过后即可获得相应的等级保护认证。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别进行保护。需要做等级保护的类别有哪些?看完文章就能清楚知道了,等级保护的目的在于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企业需要及时做好等级保护工作,更好地保障用户的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