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备案流程,二级等级保护要怎么做
等级保护备案企业需先开展信息系统摸底调查,明确系统边界与功能,依据《定级指南》初步确定安全等级,二级系统通常影响局部业务。组织内部或第三方专家评审定级合理性,若有上级主管部门需提交审批。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等级保护工作。
一、备案流程
1.系统定级
确定定级对象:梳理企业信息系统,明确需备案的系统范围。
初步定级: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评估系统受损后对公民、法人、社会秩序及公共利益的损害程度,初步确定为二级。
专家评审:组织行业专家对定级报告进行评审,形成书面意见。
主管部门审批:若系统有上级行业主管部门,需报其审批同意。
2.备案材料准备
基础材料: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含系统描述、定级依据、专家评审意见;
营业执照复印件,或执业许可证、事业单位证书等;
法人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书;
单位办公地证明,如租赁合同或房产证。
系统材料:
系统拓扑图及说明;
网络安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系统使用的安全产品清单及认证文件。
其他材料:
网络与信息安全承诺书;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应急联系人登记表;
行业主管部门定级审核意见。
3.备案提交与审核
线上提交:通过属地公安机关指定平台提交备案材料电子版,等待初步审核。
线下递交:线上审核通过后,携带加盖公章的纸质材料至当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现场提交。
审核周期: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约2周内颁发备案证明。
二、系统整改与测评
1.技术整改
物理安全:机房配备防火、防盗、防雷设施,设置电子门禁系统。
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隔离内外网;在关键节点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
主机安全:采用双因素认证,定期更新系统补丁。
数据安全:本地+异地备份重要数据,传输加密。
2.管理整改
制度建设:制定安全策略、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明确密码管理、用户权限分配要求。
人员管理: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背景调查,分配权限并定期审计;每季度开展网络安全培训。
3.等级测评
选择测评机构:委托具备《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推荐证书》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评。
测评内容:依据《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覆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管理要求(共135项)。
测评周期:二级系统每两年测评一次,测评通过后获得《测评报告》。
三、持续监督与优化
1.定期复测
按测评周期要求,提前3个月启动复测准备,确保系统持续符合二级等保要求。
2.日常运维
安全检查:每月进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高危漏洞;每季度分析安全日志,识别异常行为。
应急响应:发生安全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2小时内上报公安机关,48小时内提交事件报告。
3.监管配合
以上就是等级保护备案流程的介绍,接受公安机关的定期监督检查,提供备案证明、测评报告等材料,配合现场核查。通过属地公安机关线上平台提交电子材料,审核通过后线下递交纸质文件。公安机关在完成审查,颁发备案证明。随后委托测评机构开展安全测评,针对漏洞部署防火墙、日志审计等设备,完善管理制度。二级系统每两年复测一次,持续接受公安机关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