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2.0目标有哪些?等级保护2.0变化与扩展

等级保护2.0目标有哪些?等级保护2.0变化与扩展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7-05 09:35

  等级保护2.0是中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升级版,以动态防御、主动防护为核心,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五级安全保护等级,覆盖传统系统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场景。通过“通用要求+扩展要求”的框架,构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安全体系,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一、等级保护2.0目标

  动态防御、主动防护

  等保2.0以技术与管理双重维度构建安全体系,强调实时监控、可信验证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升主动防御水平。

  分级保护

  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五级安全保护等级(第一级至第五级),根据系统受破坏后的影响范围(公民权益、社会秩序、国家安全)逐级提升防护要求。

  合规驱动

  强制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落实等级保护,通过备案、定期测评、整改闭环等流程强化责任主体意识。

  二、等级保护2.0变化与扩展

  对象扩展

  覆盖传统信息系统及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场景,形成“通用要求+扩展要求”的灵活框架。

  安全要求分类调整

  将原“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拆分为“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并针对不同领域和技术特点制定扩展标准(如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

  新增重点内容

  引入新型网络攻击防护、独立安全区域、邮件安全防护、运行状态监控等,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

等级保护2.0目标有哪些.jpg

  三、等级保护2.0实施流程

  定级与备案

  系统运营者根据业务重要性初步确定安全等级,三级及以上系统需组织专家评审并报公安机关备案。

  定级程序增加“专家评审”“上级审批”步骤,提升标准化和准确性。

  安全建设与整改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详细的安全防护方案,部署必要设备(如防火墙、日志审计系统)。

  强化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三重防护结构”(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

  测评与复测

  三级及以上系统每年强制测评,二级系统每两年测评一次。

  测评结果需达到70分及以上,结论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差需整改至合格。

  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定期检查系统安全状况,运营单位需配合并提供相关材料。

  四、等级保护2.0技术与管理要求

  技术层面

  三重防护结构:在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强化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

  动态防御机制:引入实时监控、可信验证和应急响应能力。

  新技术扩展要求: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等场景制定专用安全规范。

  管理层面

  制度与机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全流程管控:覆盖系统建设、运维、人员培训等环节,强调风险评估和整改闭环。

  合规性要求:强制落实等级备案、定期测评及监督检查。

  五、等级保护2.0适用场景与案例

  适用场景

  三级系统:政务平台、医院HIS系统、金融分支机构等,破坏将严重损害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

  四级系统:国家级核心系统(如央行清算、高铁调度系统),破坏会特别严重损害国家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

  新兴技术场景:云计算平台需部署虚拟化安全防护,物联网系统需强化设备身份认证与数据加密。

  案例参考

  政务系统:某市政务云平台通过三级等保测评后,部署Web应用防火墙(WAF)和数据库审计系统,成功拦截SQL注入攻击。

  工业控制系统:某工厂通过等保2.0测评,构建在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通信网络、区域边界、计算环境三重防御体系,实现可信、可控、可管的系统安全互联。

  六、等级保护2.0合规意义

  法律要求

  根据《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需履行等保义务,否则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最高100万元)或业务暂停。

  安全提升

  通过系统性评估与整改,降低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风险,提升抗攻击能力。

  市场信任

  合规认证可增强客户信任,尤其在政务、金融、医疗等对安全要求严格的行业。

  等保2.0要求企业开展定级备案、安全建设、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定级程序增加专家评审和上级审批环节,提升标准化水平。通过合规驱动,等保2.0助力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满足法律和市场准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