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三级适用范围有哪些?等保三级核心要求
等保三级是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的核心认证级别,属于“监管级别”防护标准,适用于涉及公民隐私、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系统,如政务核心业务、金融交易平台、医疗电子病历、能源调度系统等,本文详细为大家介绍关于等保三级的详细内容。
一、等保三级适用范围
关键行业核心系统
政务领域:地级市以上国家机关的内部重要信息系统、中央部委及省级门户网站。
金融领域:银行核心交易系统、证券交易平台、保险业务系统等。
能源与交通:电力生产控制系统、铁路调度系统、民航运行管理系统。
医疗与教育:医院电子病历平台、互联网医院系统、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互联网企业:大型云服务平台、P2P金融平台、数据存储中心等。
系统特征
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营。
存储或处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
破坏后可能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二、等保三级核心要求
等保三级从技术防护和管理规范两个维度提出要求,涵盖以下方面: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机房需分为主机房和监控区,配备电子门禁、防盗报警、监控系统及专用气体灭火装置;无窗户设计,配备备用发电机。
网络安全:
制作拓扑图,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需符合Vlan划分、QOS流量控制、访问控制策略等规定。
配备网络审计设备、入侵检测或防御设备,关键设备需冗余设计。
身份识别系统需满足用户名密码复杂性、登录失败处理、用户角色权限管理等要求。
主机安全:
云服务器需符合身份识别、密钥管理、安全审计、病毒预防等标准。
服务器需冗余部署。
定期扫描评估,无高级以上漏洞。
应用安全:
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和审计。
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
数据安全:
本地数据每日备份,存储于场外;关键数据需通过网络传输至其他地点备份。
审计日志配备专用日志服务器存储主机和数据库信息。
管理要求
安全策略:制定与企业业务需求匹配的安全策略,满足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
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专门负责网络安全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明确职责。
人员安全管理:配备专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系统建设管理:在系统规划、设计、实施阶段融入安全要求。
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演练。
三、等保三级测评流程
定级备案
根据系统作用、重要性及危害后果确定安全等级,填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并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安全建设整改
根据等保要求设计安全方案,对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和配置。
组织内部自查自测,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测评实施
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测评,检查系统是否符合三级等保要求。
测评内容包括文档审查、现场测试、访谈取证等。
整改及复测
根据测评报告中的问题进行整改,提升系统安全性。
必要时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测,确保问题已解决。
四、等保三级意义与价值
合规性:满足《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风险减损: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抵御大规模恶意攻击,防止数据泄露或篡改。
客户信任:在政务、金融、医疗等行业,合规认证可增强客户与监管机构的信任。
持续优化:测评流程推动企业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
等保三级实施流程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专业测评、问题整改及复测,通常需3-6个月完成。企业需重点关注主机冗余、日志审计、渗透测试等关键环节,确保系统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