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等保的适用对象,二级等保的要求有哪些?
二级等保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的第二级防护标准,主要针对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但非高度敏感的信息系统,通过规范化的评估与防护措施,抵御小规模威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适用于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但非高度敏感的信息系统,跟着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下。
一、二级等保的适用对象
二级等保适用于以下两类信息系统:
国家机关、地市级以上事业单位的通用信息系统:如政务办公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等。
企业或机构内部的小型局域网、办公自动化系统:如医院的病历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务平台、企业的内部OA系统等,若未处理机密信息,通常需符合二级等保要求。
二、二级等保的核心要求
二级等保的要求主要涵盖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具体包括: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机房需具备防震、防火、防水能力,配置电子门禁、监控系统及UPS备用电源。
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划分安全区域并实施访问控制策略,关闭高危端口。
主机安全:确保服务器、工作站等主机设备的安全,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安全审计、恶意代码防范等。
应用安全:确保业务应用软件、数据库等的安全,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通信完整性保护等。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重要数据需本地与异地双重备份,敏感信息加密存储,日志保存至少6个月。
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权限,制定安全策略和操作规程,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安全管理机构: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和人员,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
人员安全管理:对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系统建设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建设符合安全要求,包括系统定级、方案设计、产品采购、软件开发、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等。
系统运维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符合安全要求,包括环境管理、资产管理、介质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等。
三、二级等保实施流程
二级等保的实施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系统定级:根据业务影响范围(用户量、数据重要性)确定二级等保级别,提交《定级报告》至属地公安机关备案。
技术整改:补足物理环境、网络架构、应用漏洞等短板,如部署WAF拦截SQL注入攻击。
管理整改:制定18项以上安全制度,包括《应急预案》《访问控制规范》,并确保员工年度培训≥16学时。
测评验收:由公安部认证机构进行现场检测,得分需≥75分(满分100)。未通过需在90日内完成整改。
持续监督:每两年复测,接受网安部门抽查。重大系统变更需重新备案。
二级等保技术上需满足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等要求。管理上需建立安全制度、人员培训、应急响应机制。实施流程包括系统定级、差距分析、整改加固、测评验收,最终通过公安部门备案,并接受定期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