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网站等级保护等级划分标准,网站等级保护实施流程

网站等级保护等级划分标准,网站等级保护实施流程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7-20 10:10

  网站等级保护是指根据网站的重要性及受破坏后的危害程度,实施分等级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网站免受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确保用户隐私和网站可靠性。 通过备案登记、安全测评、整改加固等流程,强制要求网站运营者落实防火墙、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一、网站等级保护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系统被破坏后的危害程度,网站等级保护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适用于影响较小的系统,如小型企业信息系统。破坏后仅损害公民或组织的合法权益,无需备案和强制测评。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针对一般系统,如非涉密办公系统。破坏后可能严重损害合法权益或影响社会秩序,需备案并建议每2年测评。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适用于重要系统,如涉及商业秘密的系统。破坏后将严重危害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需每年测评并接受公安机关监督。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面向核心系统,如电力、金融基础设施。破坏后果特别严重,需每半年测评并实施强制保护。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系统,由国家实行专控保护。

网站等级保护等级划分标准.jpg

  二、网站等级保护实施流程

  网站等级保护的实施流程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系统定级:

  运营单位自主或经主管部门审批确定等级。

  定级依据包括系统重要性、受破坏后的危害程度等。

  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定级原则上不低于三级”。

  备案登记:

  二级及以上系统需向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

  已运营(运行)的系统应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10日内备案。

  新建系统应在投入运行后10日内备案。

  安全建设/整改:

  按等级要求部署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

  技术措施包括网络安全防护、漏洞修复、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等。

  等级测评:

  由公安部认证机构检测安全防护有效性。

  测评内容包括安全控制测评和系统整体测评。

  测评结论分为不符合、基本符合、符合,一般系统测评分值达70分及以上且无高风险项即可通过。

  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定期核查措施落实情况。

  三级系统每年检查一次,二级系统建议每两年测评一次。

  三、网站等级保护防护措施

  网站等级保护要求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构建多层次、纵深防御的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防护:

  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筛选和拦截恶意流量和攻击。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网站使用最新的安全补丁和软件版本。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网站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建立数据恢复机制,确保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

  系统监控与安全审计:

  对系统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系统安全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覆盖人员、设备、数据的安全管理规范。

  明确主管领导和责任部门,落实安全岗位和人员。

  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安全管理策略。

  四、网站等级保护实施价值

  合规性:满足《网络安全法》等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安全性:构建纵深防御体系,降低被攻击风险,保护用户隐私和网站数据。

  信任度:提升用户对网站的信任度,促进业务发展。

  连续性:保障网站在遭受攻击或故障时的业务连续性。

  实施等级保护可帮助网站满足《网络安全法》等法规要求,规避法律风险,同时通过分级防护策略,针对性抵御DDoS攻击、数据泄露等威胁,降低业务中断风险。认证标识能提升用户信任度,助力企业合规运营与品牌价值提升,尤其对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