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评测等级划分,等保二级和三级的区别在哪?

等级保护评测等级划分,等保二级和三级的区别在哪?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7-20 09:08

  等级保护评测是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划分并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应安全保护要求的过程,旨在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通过定级备案、差距分析、整改实施和测评验收四步流程,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系统具备抵御攻击、保障数据完整性的能力。

  一、等级保护评测等级划分

  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和受破坏后的影响范围,等级保护评测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

  一级(自主保护级):影响个人或少量用户,如小型企业官网。

  二级(指导保护级):影响部分公众或组织,如普通企业ERP系统。

  三级(监督保护级):影响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如政务系统、金融平台。

  四级(强制保护级):影响国家安全或严重社会秩序,如电力调度系统。

  五级(专控保护级):涉及国家核心机密,如军事系统。

  二、等级保护评测评测内容

  等级保护评测主要包括技术和管理两大层面的内容:

  技术层面:

  物理安全:评估物理环境的安全性,确保机房、设备等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网络安全:检查网络边界的防护能力,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的配置与有效性。

  主机安全:对服务器、工作站、终端设备等主机设备进行安全配置检查,包括操作系统加固、补丁管理、账户权限设置等。

  应用安全:评估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输入验证、错误处理等机制,防止应用层漏洞导致的安全风险。

  数据安全:关注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评估数据加密、备份恢复、残留数据清理等措施的有效性。

  管理层面:

  安全管理制度:审查组织的安全策略、标准、流程和指南,确保它们符合等保要求并得到有效执行。

  安全管理机构:评估安全组织的架构和职责划分,确保有专门的团队负责信息安全工作。

  人员安全管理:检查人员录用、培训、考核、离职等过程中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员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

  系统建设管理:评估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需求分析、设计、实施、验收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情况。

  系统运维管理:关注系统日常运行中的安全管理,包括变更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

等级保护评测等级划分.jpg

  三、等级保护评测评测流程

  等级保护评测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系统定级: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受破坏后的影响范围,确定其安全保护等级。

  备案:将定级结果报请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核准,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将定级结果提交公安机关进行备案审核。

  建设整改:根据定级结果和等保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建设和整改。

  等级测评:由具有资质的测评机构对信息系统进行等级测评,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应安全保护等级的要求。

  监督检查:公安机关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等保要求的持续落实。

  四、等保二级和三级的区别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定级标准与适用场景

  二级等保: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一般信息系统,如小型局域网、非涉密办公系统等。系统受损后主要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一般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三级等保:适用于地级市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重要信息系统,如跨省联网运营的核心业务系统、各部委官网等。系统受损后可能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直接威胁国家安全。

  2.防护能力要求

  二级等保:需防护系统免受小型组织或少量资源威胁源的恶意攻击,以及一般自然灾害的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事件,并在受损后恢复部分功能。

  三级等保:需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有组织团体或资源丰富威胁源的恶意攻击,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的损害。能够快速发现并处置安全事件,受损后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3.技术与管理要求

  技术层面:

  二级要求网络边界防护、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基础措施;三级需增加入侵防护系统、网络访问控制设备、异常流量监测等高强度措施,并强化数据加密存储、脱敏和密钥管理。

  二级主机安全需配置用户权限分级和基础漏洞修补;三级需实施细粒度访问控制、强认证方式、定期审计和系统漏洞修补。

  管理层面:

  二级要求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可由现有人员兼任安全管理员;三级需成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团队。

  二级需制定基本安全管理制度;三级需完善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更多制度,并强化人员授权管理、事件应急预案和定期培训。

  4.测评内容与周期

  测评内容:二级测评项目较少,总计135项;三级测评指标更多,共211项,且设备要求更严格。

  测评周期:二级每两年进行一次测评;三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测评,确保持续符合安全要求。

  5.成本与复杂性

  二级等保实施成本较低,流程相对简单,适合非关键系统;三级等保因技术要求高、管理严格,实施成本显著增加,且需更复杂的架构设计,适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等级保护测评其核心目标是验证系统是否符合对应等级的技术与管理要求,覆盖物理安全、网络防护、数据加密等维度。评测已成为业务上线和监管检查的必备条件,有效保障了公民隐私、公共利益及国家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