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什么是等级保护测评?等保测评几级最高

什么是等级保护测评?等保测评几级最高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8-11 09:47

  等级保护测评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与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进行系统性评估和认证的过程。等级保护测评是通过分级分类保护,确保信息系统在面对物理环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时,具备相应防护和应急能力,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及公民权益。

  什么是等级保护测评?

  等级保护测评是依据国家《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等标准,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进行系统性评估和认证的过程。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分级分类保护,确保信息系统在面对物理环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时,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能力,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测评内容涵盖技术和管理两大维度:

  技术层面:包括物理安全(机房环境、设备防护)、网络安全(网络架构、访问控制)、主机安全(服务器漏洞修复)、应用安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数据安全(备份恢复、剩余信息保护)等。

  管理层面:涉及安全策略制定、组织机构建设、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运维、应急响应机制等。

  测评流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系统定级:根据信息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权益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至五级)。

  备案:向公安机关提交定级报告和备案材料,完成系统备案。

  测评实施:由具备资质的测评机构对系统进行技术检测和管理审查,出具测评报告。

  整改与复测:针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通过复测验证整改效果。

什么是等级保护测评.jpg

  等保测评几级最高?

  等保测评共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至五级,其中第五级为最高级别。各等级的核心特点如下: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适用对象:仅损害公民权益,不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系统。

  防护要求: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密码管理、简单访问控制。

  监管力度:无需备案,自主管理。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适用对象:可能损害公民权益或社会秩序,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的系统。

  防护要求:在第一级基础上增加网络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基础防护措施。

  监管力度:建议每两年测评一次,监管部门提供安全指导。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适用对象:可能严重损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安全的系统,如三级医院HIS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跨省联网系统。

  防护要求:在第二级基础上增加应急响应、网站防护、系统加固等高级防护措施,需部署态势感知平台实时监控攻击行为。

  监管力度:每年至少测评一次,并向公安机关报告测评结果,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并强制整改。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适用对象:可能造成特别严重损害,如大规模数据泄露、关键基础设施瘫痪的系统,如国家电网调度系统、大型银行核心系统。

  防护要求:在第三级基础上增加多重身份认证、数据脱敏、冗余备份等极端防护措施,需通过国家级安全审查。

  监管力度:每半年测评一次,监管部门全程监督。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适用对象:直接威胁国家安全的系统。

  防护要求:采用最高级别的物理隔离、加密通信、生物识别等技术,需通过国家级专项安全认证。

  监管力度:实时监控,严格限制访问权限,仅限特定机构参与测评。

  实际应用中,第五级系统极为罕见,因其涉及国家核心机密,需满足极端严苛的安全标准。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核心系统通常通过等保三级测评,部分涉及跨省数据共享的系统可能需达到等保四级。

  等保测评共分五级,第五级为最高级别。一级适用于小型企业官网等低风险系统,二级覆盖普通企业ERP系统等部分公众系统,三级针对政务系统、金融平台等影响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的系统,四级涉及电力调度等影响国家安全或严重社会秩序的系统,五级则专用于军事系统等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