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2.0测评要求是什么?如何确保等级保护2.0的合规性

等级保护2.0测评要求是什么?如何确保等级保护2.0的合规性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7-30 09:48

  等级保护2.0要求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进行全面测评。技术层面涵盖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及安全管理中心,强调主动防御与动态感知。管理层面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机构、人员、建设及运维管理,要求制度覆盖全生命周期,明确各部门安全责任,确保技术与管理措施协同落地。

  一、等级保护2.0测评要求

  等级保护2.0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提出十大类安全要求,覆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安全管理中心六大领域,具体包括:

  物理安全:机房需配备防火、防水、防盗窃设施,配置电子门禁与监控系统,确保环境安全可控。

  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隔离风险,实施访问控制策略,保障数据传输的机密性与完整性。

  主机安全:强化主机漏洞管理,采用双因子认证,限制用户资源使用权限,防止资源耗尽攻击。

  应用安全:完善代码层安全机制,防止注入漏洞,部署Web应用防火墙抵御攻击。

  数据安全:实现数据加密存储与传输,建立本地及异地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可用性与可恢复性。

  安全管理中心:统一配置安全策略,监控安全事件,实现应急响应的集中化管理。

  二、确保等级保护2.0合规性的关键措施

  制度建设与流程规范:

  制定至少18项安全管理制度,涵盖《应急预案》《访问控制规范》等,明确各部门安全责任。

  规范安全运维流程,如账号权限分级管控、运维操作审计日志留存等,确保操作可追溯。

  技术防护升级:

  部署符合等保要求的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日志审计系统等。

  采用国密算法加密敏感数据,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

  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

  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员工年度培训时长不少于16学时,重点培训安全操作规范与应急响应流程。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员工对钓鱼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的防范能力。

  持续监控与动态调整:

  建立安全监控机制,实时检测端口暴露、策略变更等风险,定期进行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

  根据业务变化和技术发展,动态调整安全策略,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等级保护2.0测评要求是什么.jpg

  三、等级保护2.0常见测评方法

  访谈:

  与系统管理员、安全负责人等交流,了解安全策略执行情况、应急响应流程等。

  询问网络管理员是否依据部门职能划分VLAN,或是否配置了带宽优先级分配策略。

  文档审查:

  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访问控制规范等文档的完整性与合规性。

  验证日志留存时长是否符合要求。

  配置检查:

  利用上机验证方式检查设备配置是否正确,如防火墙规则、路由器访问控制列表等。

  检查CISCO路由器是否配置了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认证。

  工具测试:

  使用扫描工具检测系统漏洞,或通过渗透测试验证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模拟SQL注入攻击测试应用安全,或使用端口扫描工具检查高危端口是否关闭。

  实地察看:

  到系统运行现场观察物理环境、人员行为等,评估安全意识与操作规范。

  检查机房是否配备双因子认证门禁,或员工是否随意共享账号。

  等级保护2.0将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新兴技术纳入标准,提出扩展要求以应对新型风险。等级保护2.0测评通过访谈、配置核查、漏洞扫描等方法,结合工具验证技术措施有效性,确保系统满足动态防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