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标准有哪些?等级保护分为几个等级

等级保护标准有哪些?等级保护分为几个等级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8-16 10:10

  等级保护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制度,构建了“定级-备案-测评-整改-监督”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系统按受破坏后的危害程度分为五级,从第一级到第五级,保护要求逐级强化,覆盖物理安全、应用安全、通信安全等五大维度,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数据的安全可控。

  一、等级保护标准有哪些

  等级保护的核心标准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该标准从物理安全、应用安全、通信安全、边界安全、管理安全等五大维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提出分级要求。具体包括:

  物理安全:机房防火、防雷击、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等;

  应用安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代码安全等;

  通信安全:网络架构、通信传输加密、可信验证;

  边界安全:边界防护、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护;

  管理安全:系统管理、审计管理、安全管理、集中管控。

  配套标准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5070-201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等,为系统设计、测评实施提供技术指引。

  二、等级保护分为几个等级

  根据系统重要程度及被破坏后的危害范围,等级保护分为以下五级,保护要求逐级递增:

  等级定义典型场景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一般损害,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小型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个人网站。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危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县级以上信息系统、市级地方机关网站、涉及个人信息认证的平台。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地市级以上信息系统、省级政府官网、银行官网、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系统。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国家事务处理系统、重要敏感数据处理与交换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国家级机密部门信息系统、涉及国防、航天航空、核能源等核心领域的信息系统。

等级保护标准有哪些.jpg

  三、等级保护实施所需资质

  测评机构资质

  核心要求:需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推荐证书》,确保测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技术能力:配备先进的测评工具,并具备物理安全、应用安全、通信安全等领域的专项检测能力。

  人员资质

  专业背景:测评人员需具备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

  职业认证:持有CISSP(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专家)、CISP(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A(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等证书,证明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能力。

  实践经验:要求3年以上信息安全相关工作经验,能够识别和分析安全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

  企业资质

  合法性:企业需具备合法的运营资质,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

  安全服务能力:若提供安全建设技术支持,需具备信息安全服务资质,涵盖安全咨询、安全集成、安全运维等服务范围。

  合规性要求

  标准遵循:严格遵循《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等国家标准,以及行业特定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法律遵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网络运营者需履行等级保护义务,否则将面临责令改正、罚款等处罚。

  企业需先根据系统重要性定级,选择具备CNAS资质的测评机构开展差距分析,修复漏洞并优化策略。通过等保认证不仅满足监管合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还能提升系统防护能力,降低数据泄露风险,增强客户信任与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