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过程包括什么?等级保护定级需要哪些条件

等级保护过程包括什么?等级保护定级需要哪些条件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8-06 09:49

  等级保护的流程主要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来执行,等级保护的流程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以及信息安全检查五个阶段。在整个等级保护的流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确保信息系统能够达到并维持相应的安全保护等级。

  一、等级保护过程包括什么

  等级保护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各阶段紧密衔接,形成闭环管理:

  1.定级阶段

  核心任务: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关键动作:

  识别定级对象,如基础信息网络、工业控制系统、云计算平台等;

  评估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

  初步确定等级后,组织专家评审并报主管部门审批,最终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2.备案阶段

  核心任务:完成系统备案手续。

  关键动作:

  已运营或新建的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需在确定等级后30日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

  提交材料包括《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定级报告、专家评审意见等;

  公安机关审核通过后颁发备案证明。

  3.建设整改阶段

  核心任务:按等级要求完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动作:

  技术层面: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设备等,加强网络防护与数据保护;

  管理层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应急预案等;

  整改完成后需通过内部验收,确保符合等级保护标准。

  4.等级测评阶段

  核心任务:验证系统安全性能是否达标。

  关键动作:

  委托具有资质的测评机构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评;

  测评内容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安全管理六大维度;

  测评机构出具报告,明确系统是否符合相应等级的安全要求。

  5.监督检查阶段

  核心任务:确保等级保护措施持续有效。

  关键动作:

  公安机关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三级及以上系统检查频次与测评频次一致;

  对发现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要求运营单位限期整改;

  运营单位需建立动态优化机制,持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等级保护过程包括什么.png

  二、等级保护定级需要哪些条件

  定级需满足以下条件,确保等级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对象明确性

  定级对象需为完整的信息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网络、工业控制系统、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等;

  避免将单一组件(如服务器、终端)作为定级对象,需从安全管理和责任角度划分最小安全域。

  2.危害程度评估

  评估系统受破坏后对三方面客体的侵害程度: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如造成数据泄露、业务中断等;

  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如影响公共服务、社会稳定等;

  国家安全:如涉及国家秘密、关键基础设施等。

  根据侵害程度划分为“一般损害”“严重损害”“特别严重损害”,对应不同等级。

  3.等级划分标准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4.专家评审与审批

  初步定级后需组织专家评审,确保等级划分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评审通过后报主管部门审批,最终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三、等级保护测评需要多长时间?

  测评时间因系统等级、规模及整改情况而异,整体周期通常为1-2个月,具体如下:

  现场测评周期

  一般为1周左右,涉及测评系统的范围确认、内部流程安排、资料收集和初步安全审查;

  信息系统数量及规模较大时,时间可能延长。

  整改时间

  小规模安全整改需2-3周,包括设备采购、策略配置、管理制度完善等;

  整改不及时或需购买设备时,时间可能延长。

  报告出具时间

  测评机构完成测评后,需1周左右出具测评报告;

  报告需包含测评结果、问题清单及整改建议。

  整体周期

  二级系统:每两年测评一次,整体周期约1-2个月;

  三级系统:每年测评一次,整体周期约1-2个月;

  四级系统:每半年测评一次,整体周期更短,但单次测评流程与三级系统类似。

  影响因素

  企业规模与复杂度:网络安全环境越复杂,测评时间越长;

  整改效率:整改及时且资源投入充足时,可缩短整体周期;

  测评机构安排:测评机构排期紧张时,可能影响测评启动时间。

  等级保护定级需结合系统功能、数据敏感性及业务连续性综合评估,确保等级划分的科学性。测评由专业机构依据国家标准进行,覆盖物理、网络、应用、数据等六大维度,验证系统合规性。监督检查则通过公安机关定期审查,推动运营单位持续优化安全措施。等级保护强调动态管理,需随技术发展与威胁变化不断调整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