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测评数据库是什么?如何进行等级保护测评

等级保护测评数据库是什么?如何进行等级保护测评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9-04 09:44

  等级保护测评数据库是指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安全技术测评和安全管理测评的对象。其核心目标是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数据泄露、篡改或破坏,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库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组件,存储着大量敏感数据,因此成为等级保护测评的重点对象。

  一、等级保护测评数据库的准备步骤

  1.明确测评要求

  根据数据库所属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确定对应的测评标准。二级等保要求数据库具备基本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备份恢复能力。

  熟悉《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关于数据库安全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日志审计、数据加密、漏洞修复等。

  2.全面自查与评估

  技术层面:

  检查数据库的用户权限分配,确保最小权限原则。

  验证身份鉴别机制,如密码复杂度、多因素认证(MFA)等。

  审查数据加密措施,确保敏感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加密。

  检查日志审计功能,确保所有操作被记录并可追溯。

  扫描数据库漏洞,修复已知安全漏洞。

  管理层面:

  审查安全管理制度,如数据库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备份恢复流程、应急响应预案等。

  确认人员安全管理措施,如定期安全培训、权限变更审批流程等。

  3.制定改进计划

  根据自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包括技术改造、制度完善和人员培训。

  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预算,确保整改措施可落地执行。

等级保护测评数据库是什么.jpg

  二、如何进行等级保护测评

  技术改造:

  升级数据库安全配置,如启用审计日志、限制远程访问、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

  部署安全设备,如数据库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或入侵防御系统(IPS)。

  加密敏感数据,如使用透明数据加密(TDE)技术保护存储数据。

  制度完善:

  制定或修订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恢复、应急响应等流程。

  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定期审查日志并分析异常行为。

  人员培训:

  对数据库管理员(DBA)进行等保相关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对普通用户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如防范钓鱼攻击、密码管理等。

  开展模拟测评与复核

  在正式测评前,邀请第三方安全机构或内部团队进行模拟测评,检验整改效果。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复核和再次改进,确保所有不符合项得到有效解决。

  三、等级保护测评数据库的完成时间

  等级保护测评数据库的完成时间因系统规模、复杂度及整改难度而异,整体流程通常需要 1至3个月。具体阶段如下:

  备案与准备阶段:约5至10个工作日,包括定级报告、备案材料准备和专家评审。

  差距分析阶段:约10个工作日,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手段识别安全问题。

  安全整改阶段: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需要2至4周完成技术改造和制度完善。

  等级测评阶段:约7个工作日,测评机构对数据库进行现场测评并出具报告。

  报告撰写与提交阶段:约15个工作日,测评机构编制详细报告,企业提交给网安大队。

  二级等保数据库测评示例:

  若数据库规模较小,且自查后仅需修复少量漏洞和优化配置,整体时间可缩短至1个月。

  若数据库规模较大,且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整改时间可能延长至3个月。

  数据库测评需经历自查、整改、测评和复核等阶段,耗时约1至3个月。企业需先对照等保标准梳理差距,修复漏洞并优化配置,再由专业机构进行现场测评。通过测评后,数据库需持续符合安全要求,定期接受复查,以应对动态变化的网络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