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保定级标准是什么?等级保护如何实现

等保定级标准是什么?等级保护如何实现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9-09 09:45

  等保定级是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等级划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制度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标准。等保定级标准依据系统受破坏后的危害范围和严重程度划分五级,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安全保护要求和影响范围。

  等保定级标准是什么?

  等保定级标准依据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适用场景: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等。

  损害后果: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一般损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管理要求:县级单位中一般信息系统无需备案,无评估周期要求。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适用场景:县级其他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信息系统。

  损害后果: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特别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一般损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

  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备案,建议每两年评估一次。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适用场景: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重要信息系统、公共服务系统。

  损害后果: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

  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备案,每年检测一次,需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核准。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适用场景:国家重要领域核心系统。

  损害后果: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备案,每半年检测一次。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适用场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

  损害后果: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管理要求:公安机关根据特殊安全需求备案,实施最严格管控。

  定级要素:

  受侵害客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国家安全。

  侵害程度:一般损害、严重损害、特别严重损害。

  定级流程:

  确定定级对象(如信息系统、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等)。

  初步确定等级(根据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取较高者)。

  专家评审(第二级及以上系统需组织专家评审)。

  主管部门核准(有行业主管部门的需报请核准)。

  公安机关备案审核(审核通过后确定最终等级)。

等保定级标准是什么.jpg

  等级保护如何实现?

  等级保护通过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五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具体流程如下:

  定级

  目标:明确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关键任务:

  识别定级对象。

  评估系统受破坏后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编写《定级报告》,必要时通过专家评审。

  备案

  目标:向监管部门告知等保建设情况。

  关键任务:

  提交《定级报告》《备案表》等材料至公安机关网安部门。

  公安机关审核通过后出具《备案证明》。

  建设整改

  目标: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

  关键任务:

  技术整改: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设备;优化网络架构,实施可信验证机制。

  管理整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应急响应预案;开展安全培训。

  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威胁和漏洞,制定整改方案。

  等级测评

  目标:验证系统是否符合等保要求。

  关键任务:

  选择具有资质的测评机构。

  实施测评:覆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10大类要求。

  出具《测评报告》,指出问题及改进建议。

  测评周期:二级系统每两年一次,三级系统每年一次,四级系统每半年一次。

  监督检查

  目标:确保安全措施持续有效。

  关键任务:

  公安机关定期抽查,检查日志留存、整改记录、应急预案等。

  根据监管要求或业务变化,动态调整安全策略。

  结合攻防演练、渗透测试持续优化防护能力。

  实施要点

  分等级保护:根据系统重要性匹配安全措施,避免“一刀切”或过度防护。

  技术与管理并重:技术防护是基础,管理措施是保障。

  动态调整:系统升级、业务变更或面临新威胁时,需重新定级并调整安全策略。

  合规与风险平衡:在满足等保要求的同时,结合业务实际需求,避免影响效率。

  等保定级标准是什么?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等保制度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制度,定级是为了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从而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