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的目标是什么?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等级保护的目标是什么?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9-17 10:01

  等级保护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分层防御体系,通过分级管理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依据系统重要性实施差异化保护策略,精准识别并修复安全漏洞,降低遭受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确保系统在面临威胁时具备有效抵御和快速恢复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

  一、等级保护的目标

  等级保护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分级管理和保护,确保信息系统在遭受攻击或发生故障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抵御和减轻安全事件的影响,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具体目标包括:

  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发现单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进行安全整改后,降低系统被各种攻击的风险。

  合规性要求: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法律处罚。

  风险规避:合理规避网络安全风险,保护企业资产和用户信息免受损失。

  增强客户信任:等保认证是企业信息安全能力的有力证明,有助于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等级保护的目标是什么.jpg

  二、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主要依据《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20),其核心内容包括:

  定级要素:

  受侵害的客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国家安全。

  对客体的侵害程度:分为造成一般损害、严重损害和特别严重损害三种。

  定级流程:

  确定定级对象:具有确定的主要安全责任体,承载相对独立的业务应用,包含相互关联的多个资源。

  初步确定等级:根据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两方面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组织专家评审:安全保护等级初步确定为第二级及以上的等级保护对象,需组织专家评审。

  主管部门审核:将初步定级结果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核。

  公安机关备案审查:将初步定级结果提交公安机关进行备案审查,审查通过后最终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定级方法:

  确定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分别确定业务信息受到破坏时和系统服务受到侵害时所侵害的客体。

  确定对客体的侵害程度:根据不同受侵害客体,分别评定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被破坏对客体的侵害程度。

  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将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的较高者确定为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

  三、等级保护有效期

  等级保护备案证明的有效期为三年,自公安机关完成备案审核后正式生效。具体规定如下:

  有效期起算时间:对于2025年1月1日前备案的,有效期自2025年1月1日起算。

  自动延期:完成等级测评后,有效期自动延长一年。

  申请延期:期满需要延期的,应当于期满前三个月内向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申请延期。

  等级保护旨在推动企业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规要求,规避法律风险与监管处罚。通过权威认证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其分级管理机制还能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安全投入与业务价值的平衡,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可持续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