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测评分级标准?等级保护测评费用依据
等保测评依据国家规范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检测评估,验证系统是否达到规定安全保护等级,确保其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保障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的关键制度。等保测评由低到高被划分为1级~5级,共五个安全保护等级,主要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相关安全要求来确定,不同级别适合的企业也不同。
一、等保测评分级标准
等级保护测评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自主保护级)、二级(指导保护级)、三级(监督保护级)、四级(强制保护级)和五级(专控保护级)。分级依据如下:
一级(自主保护级):适用于小型企业官网等,影响个人或少量用户。系统受破坏后,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一般损害,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
二级(指导保护级):适用于普通企业ERP系统等,影响部分公众或组织。系统受破坏后,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危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
三级(监督保护级):适用于政务系统、金融平台等,影响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系统受破坏后,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
四级(强制保护级):适用于电力调度系统等,影响国家安全或严重社会秩序。系统受破坏后,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五级(专控保护级):适用于军事系统等,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二、等级保护测评费用依据
等级保护测评费用需根据具体需求综合评估,主要依据包括:
系统等级:二级等保测评预算费用约4-8万元,三级约7-15万元。不同地区市场价格存在差异。
行业属性:金融、医疗等行业的关键业务系统,因安全要求较高,费用相对更贵。
系统规模与复杂度:重要基础设施等更为重要、安全要求较高及更为复杂的系统,成本更高。
测评机构资质:国字头机构价格相对较高,民营机构价格较为灵活。
此外,费用还可能受系统规模、多系统测评、重复测评等因素影响,通过调节因子进行动态调整。
三、等级保护的作用
等级保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合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企业必须按照等级保护制度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否则可能面临法律处罚。等级保护测评是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条件。
行业准入:金融、电力、广电、医疗、教育等行业明确要求从业机构必须通过等级保护认证才能参与业务,等级保护是行业准入的重要条件。
安全提升:通过专业的安全检测和评估,企业可以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加强物理和技术的安全防护措施,从而降低被攻击的风险,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增强信誉:通过获得等级保护认证,企业可以向合作伙伴和客户展示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形象。
商业合作门槛:拥有等级保护认证的企业在商业谈判中更有优势,能够合理规避信息安全风险,保护企业资产和用户信息免受损失。
风险规避:等级保护测评有助于企业前置性识别防控风险,避免事后补救带来的高昂成本和声誉损失。
形象提升:等级保护测评是企业对信息安全重视的体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众信任度。
等保测评分为五个级别,级别越高信息系统重要性越高。等级保护测评作用在于精准识别安全漏洞,提升防护水平,帮助企业合规,避免法律风险和处罚,增强客户信任,促进信息安全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