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包括哪些?三级等保测评内容
等级保护按系统重要性分为五级,一级最低、五级最高,三级及以上需专家评审,通过科学分级,指导企业明确防护重点。三级系统要求每年测评一次,覆盖技术检测与管理审查。实施等级保护可提升防护能力、降低风险并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基石。
一、等级保护包括哪些
等级保护制度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管理安全六大维度,形成“技术+管理”双轮驱动的安全防护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括:
物理安全:要求机房具备防火、防水、防雷、温湿度控制等环境保障措施,并实施严格的物理访问控制。三级等保要求机房温湿度波动范围不超过±5℃,电力供应需配置双路冗余。
网络安全:强调网络架构合理性,要求实现网络分区、边界防护及传输加密。三级等保需具备网络流量监控能力,可实时发现异常流量。
主机安全:聚焦操作系统与服务器安全,包括补丁管理、配置加固及用户权限最小化原则。三级等保要求对数据库实施访问控制,记录所有操作日志。
应用安全:覆盖应用程序开发全生命周期,要求代码审计、漏洞修复及数据加密。三级等保需具备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如灾备方案(RTO≤4小时,RPO≤15分钟)。
数据安全:强调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包括备份恢复、访问控制及完整性校验。
管理安全:涵盖安全策略制定、机构设置、人员培训、事件管理及合规检查。三级等保需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实现安全状态集中监控。
二、确保测评准确性的关键措施:
资产识别全面性:通过自动化工具与人工审计结合,确保硬件、软件、数据、服务、人员等资产无遗漏。三级等保要求识别所有虚拟资产(如云服务器、容器)及移动设备。
测评方法科学性:采用“技术检测+管理审查”双轨制,技术检测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配置核查;管理审查涵盖制度执行、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三级等保需进行深度渗透测试,模拟APT攻击路径。
标准遵循严格性:依据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标准,三级等保需满足300余项要求,通过项占比≥80%且无高风险漏洞方可通过。
过程记录完整性:详细记录测评步骤、问题发现、整改措施及建议,形成可追溯的文档体系。三级等保要求测评报告包含风险分析矩阵及整改路线图。
第三方监督机制:选择具有CNAS/CMA资质的测评机构,接受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抽查。三级等保测评机构需具备5年以上从业经验,测评师需持有CISP-PTE等认证。
三、三级等保测评内容详解
等保三级测评是指根据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分为五级的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其中第三级别的测评即为等保三级测评。
等保三级测评是对信息系统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
等保三级测评是对企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一种要求,是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降低信息安全风险的有效方式。
四、三级等保测评通过标准:
分数要求:系统综合得分≥70分(满分100分),且无高风险漏洞。
等级划分:
优(90分以上):存在安全问题但不影响中高等级风险。
良(80-89分):存在安全问题但不影响高等级风险。
中(70-79分):存在安全问题但不影响高等级风险。
差(<70分):存在导致高等级风险的漏洞。
等级保护涵盖物理、技术、管理三大维度,等保三级测评是指根据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分为五级的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评。一般做等保的企业都是为了降低信息安全风险,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或者是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合理的规避和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