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工作主要分为几个环节?三级等保测评几年一次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五个阶段。定级环节需根据系统重要性科学划分安全等级,备案后进入建设整改阶段,通过部署安全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合规要求,最终由测评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形成“规划-实施-验证”的闭环管理。
一、等级保护工作主要环节
等级保护工作遵循“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的闭环流程,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核心环节:
系统定级
运营单位根据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权益的损害程度,科学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系统备案
定级结果需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备案表》等,公安机关审核通过后颁发备案证明。
建设整改
依据等保标准开展安全建设,包括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日志审计等安全设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整改周期通常为3-6个月。
等级测评
委托具有资质的测评机构对系统进行技术检测和管理审查,出具测评报告。测评通过标准为“符合等保要求项≥80%”。
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每年对重点系统开展抽查,对未达标系统下达整改通知,逾期未改将面临行政处罚。
二、三级等保测评周期
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要求:
三级系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等级测评,且在系统发生重大变更后需重新测评。
二级系统:每两年至少测评一次。
四级及以上系统:每半年测评一次,并需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
三、等保二级与三级的区别
1、损害程度不同
在等保2.0中,二级等保和三级等保的界定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中规定。二级等保是指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三级等保是指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2、测评内容不同
二级评测的工作量比三级的工作量要少的多。二级等保测评内容、要求相对少,所以没有那么多要求标准,相应的测评项目也比较少,总共有135项;三级等保要求更高,设备要求更严格。
3、防护能力要求不同
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篡改或毁坏。要求采取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如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等。第二级保护能力需达到:能够防护系统免受外来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及其他的相应程度的威胁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漏洞和事件,在遭受攻击损害后,具备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部分功能的能力。
对重要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保护,防止遭到较大规模的网络安全攻击、病毒感染等。要求在等保二级的基础上增加更深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第三级保护能力需达到:在统一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外来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和其他相应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漏洞和事件,在系统遭受攻击损害后,能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4、测评费用不同
在等级保护测评实施的过程中,二级等保和三级等保实施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和搭配的安全产品也有差别。由于这类因素,等保二级和等保三级在等级保护搭建的环节中耗费的人力成本、测评成本和安全设备购置花费,也有很大的差异,等保三级的花费会更高一些。
5、测评周期不同
除此之外,等保二级和等保三级的测评周期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二级等保是需要每两年进行一次等保测评,而三级信息系统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测评。
等级保护强调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的双向机制。公安机关对备案系统开展年度抽查,对未达标单位责令整改并追责;同时要求运营单位根据技术发展、业务变更动态调整防护策略,三级系统需每年复测并更新安全方案,确保防护能力始终匹配实际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