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评测等级怎么划分?等级保护评测实施流程

等级保护评测等级怎么划分?等级保护评测实施流程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7-26 09:44

  等级保护评测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划分与测评的制度化过程。等级保护评测是通过系统化评估与整改,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其符合国家合规要求,并有效抵御网络安全威胁。其流程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等级测评、整改提升及监督检查,形成闭环管理,确保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与等级要求匹配,满足合规与风险防控双重目标。

  一、等级保护评测等级怎么划分

  等保评测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业务特点及受破坏后的影响范围,将其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等级越高,安全要求越严苛:

  一级(自主保护):适用于个人或小型企业官网,受破坏后仅影响少量用户。

  二级(指导保护):覆盖普通企业ERP系统,受破坏后可能损害部分公众利益。

  三级(监督保护):针对政务系统、金融平台等,受破坏后可能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

  四级(强制保护):适用于电力调度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受破坏后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五级(专控保护):涉及军事系统等国家核心机密,需采取最高级别防护措施。

  分级逻辑:通过量化评估信息系统的“业务重要性”与“受破坏后的影响范围”,实现安全资源的精准分配。

等级保护评测等级怎么划分.jpg

  二、等级保护评测实施流程

  等保评测遵循“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的闭环流程:

  定级备案:

  运营单位根据行业指导文件自主确定系统等级,二级及以上系统需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到公安机关备案。

  关键点:定级需科学合理,过高导致资源浪费,过低则无法满足安全需求。例如,某支付公司因数据加密算法升级难度大,初期定级偏低,后因业务扩展被迫重新定级,耗费额外成本。

  安全建设整改:

  依据定级结果,选择符合等级要求的安全产品,建立安全组织,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案例:某医院在整改中需为全院设备加装统一认证系统,但老旧中控励磁柜无法兼容,最终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完成改造。

  等级测评:

  由公安部认证的测评机构,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技术手段,评估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数据:三级系统测评周期通常为3-6个月,二级系统约1-2个月。

  整改提升:

  针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

  策略:优先修复高风险漏洞,对短期无法整改的问题,需提供动态整改记录以证明合规性。

  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定期检查系统安全状况,确保持续符合等级保护要求。

  趋势:监管重点从“查报告”转向“查整改闭环”,要求企业提交完整自查报告及佐证材料。

  三、等级保护评测测评内容

  等保评测内容涵盖安全通用要求与安全扩展要求两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及安全管理中心。

  管理要求:涉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及安全运维管理。

  安全扩展要求:

  针对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特定场景,提出个性化防护需求。

  四、等级保护评测意义与挑战

  意义:

  法律合规:等保2.0实施后,未开展等级保护等同于违反《网络安全法》,可能面临罚款、关停等处罚。

  风险防控:通过测评发现并修复安全隐患,降低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风险。

  竞争力提升:合规认证可增强客户信任,助力企业拓展市场。通过等保三级认证的云服务提供商,在招投标中更具优势。

  挑战:

  整改成本:全厂区装门禁、机房补监控等硬件改造需高额投入,部分老旧设备需定制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推高成本。

  跨部门协作:安全、运维、IT等部门需协同工作,但实际中常因职责分散导致流程不畅。

  等保评测内容涵盖技术与管理两大维度,并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等场景提出扩展要求。其意义在于规避法律风险、降低安全威胁,但企业常面临整改成本高、跨部门协作难等挑战,需平衡合规投入与实际防护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