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 等级保护分为几级?等级保护方案是什么

等级保护分为几级?等级保护方案是什么

作者:小编 发表时间:2025-08-02 10:05

  等级保护是我国依据系统重要性及受破坏后的危害程度,建立的分级防护制度。等级保护根据系统受破坏后的危害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等级逐级提升,监管强度和安全要求显著增强。通过技术防护、管理规范和监管要求的三维联动,构建覆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全链条防护体系,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一、保护等级:五级分类,逐级增强

  根据系统受破坏后的危害范围和严重程度,等级保护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适用对象:小型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等一般系统。

  危害后果:仅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

  保护要求:用户自主进行安全保护,无强制监管要求。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适用对象:县级以上部分信息系统。

  危害后果: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或损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但不危害国家安全。

  保护要求:在自主保护基础上,接受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适用对象:地市级以上信息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系统。

  危害后果:特别严重损害公民权益,或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或损害国家安全。

  保护要求:接受国家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和检查,每年至少测评一次。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适用对象:国家事务处理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危害后果:特别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或严重损害国家安全。

  保护要求:遵循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接受强制监督和检查。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适用对象:国家级核心信息系统。

  危害后果:特别严重损害国家安全。

  保护要求:由国家指定专门部门进行专门监督和管理。

  等级对比:三级系统需应对有组织攻击和严重自然灾害,防护能力显著高于二级;四级和五级则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系统。

等级保护分为几级.jpg

  二、等级保护方案

  等级保护方案围绕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五个层面,结合业务特点与风险需求,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策略,核心内容包括:

  1.物理安全

  要求:机房选址、建筑结构、环境控制需符合标准。

  措施:采用防静电地板、UPS不间断电源、精密空调等设备,确保环境条件稳定。

  2.网络安全

  要求:部署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实现访问控制和攻击阻断。

  措施:优化访问控制策略,配置VLAN分段管理,限制不同区域互访,部署VPN保障远程访问安全。

  3.主机安全

  要求:服务器操作系统需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及时更新补丁。

  措施:设置复杂密码策略,安装企业级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

  4.应用安全

  要求:应用系统开发需遵循安全编码规范,防止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

  措施:定期漏洞扫描,修复安全漏洞,对新上线系统进行严格安全测试。

  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要求: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敏感数据加密存储和传输。

  措施:采用SSL/TLS加密协议,异地容灾备份,定期数据恢复演练。

  6.安全管理制度

  要求:制定安全策略、人员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应急响应等制度。

  措施: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三、等级保护定级流程

  定级是等级保护的基础环节,流程如下:

  1.确定定级对象

  范围:包括基础信息网络、网络系统、网站、应用系统等。

  原则:避免将单一组件作为定级对象,需覆盖关键业务相关系统。

  2.成立定级团队

  组成:业务、技术、安全、法律等部门人员。

  职责:收集系统信息,评估业务功能、服务范围、用户规模、数据类型等。

  3.确定初步等级

  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结合系统服务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危害程度。

  规则:取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中的较高者。

  4.组织专家评审

  参与方:网络安全领域专家、行业主管部门代表。

  内容:审查定级依据是否合理,影响分析是否全面。

  5.主管部门审核

  流程:提交定级报告、系统基本信息、专家评审意见等材料,确认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

  6.公安机构备案审查

  时限:已运营系统需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10日内备案,新建系统需在投入运行后10日内备案。

  材料:三级以上系统需提供拓扑结构、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检测评估报告等。

  结果:审核通过后发放备案证明,定级不合理需重新调整并备案。

  7.定级动态更新

  触发条件:系统发生重大变更时。

  流程:重新启动定级流程,调整安全等级并备案。

  等级保护分级依据系统服务范围、用户规模及数据敏感性,一级适用于非敏感内部系统,五级则聚焦国防、航天等国家核心领域。实施等级保护可帮助企业明确安全投入优先级,降低合规风险。通过差异化监管实现资源精准配置,有效抵御网络攻击,保障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