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二级和三级哪个高 等保二级和三级定级标准
等级保护的标准依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划分为五个等级。等保二级和三级哪个高的问题,主要是与系统的安全需求、业务性质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密切相关。具体关于等保二级和三级定级标准,跟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一、等保二级和等保三级
二级等保:
二级等保适用于对社会或行业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系统。二级等保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外部攻击和信息泄露,保障基本的服务持续性和可靠性。二级等保的防护措施相对简化,主要针对一般的网络安全威胁,防止大规模的攻击和突发的安全事件。
三级等保:
三级等保适用于对社会或行业具有较大影响,或者涉及大量敏感数据的系统,通常包括一些金融、政府、能源等重要行业。三级等保要求较高,需要提供更严格的安全防护,以防止重大安全事件的发生。三级等保要求具备较强的入侵防护、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技术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服务的高可用性。
二、等保二级和三级定级标准
信息系统的定级是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需求、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判断的。不同的定级会要求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等标准,二级和三级的定级标准主要有以下差异:
1. 安全保护对象的差异
二级等保:
适用于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系统,主要涉及一般的敏感数据和普通的服务保障。通常涉及的行业如中小型企业、公共服务系统等,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对外泄漏敏感信息或遭受网络攻击。
三级等保:
适用于对国家、社会、经济有较大影响的系统。三级等保系统通常包含金融、电力、交通、医疗、政府部门等领域的关键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不仅需要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还要防范国家安全层面的攻击和破坏。
2. 安全防护要求的差异
二级等保:
主要要求针对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网络攻击、病毒、木马等)进行防护。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IPS)、漏洞扫描等常见安全设施是必备。
对数据的安全保护要求较低,敏感数据的加密要求通常较少。
安全事件的监控和日志管理需要满足基本要求,但对日志存储和处理的时间等要求不如三级严格。
三级等保:
安全防护措施更加严格,要求对各种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有更高的防御能力。
对系统的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备份恢复等要求较高。
强化了日志管理和审计要求,尤其是对于敏感操作和异常行为的监控与记录,必须满足更长时间的保存与追溯。
网络隔离和物理隔离等要求更加严格,必须确保不同安全级别的系统之间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和内外部攻击。
3. 应急响应和事件处理
二级等保:
对安全事件的响应时间要求相对宽松,重点是应对常见的网络安全事件和数据泄露等风险。
对应急响应预案的要求较低,主要要求具备初步的事件应对能力。
三级等保:
必须具备更强的应急响应能力和事件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发现并处置突发的重大安全事件。
对应急响应流程、应急预案的要求更为细化和严格,要求具备高效的恢复能力和灾难恢复机制。
4. 持续监控与安全评估
二级等保:
重点关注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防护,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但其深度和广度较为一般。
三级等保:
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的频次较高,且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和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除了传统的安全评估,还需根据实际业务和风险情况,进行更为复杂的攻击模拟测试(如红队演练)。
三、等保二级和三级哪个高?
从安全防护要求和技术要求来看,三级等保的要求显然更高。三级等保适用于那些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较大影响的核心系统,因此在防护措施、风险应对、合规性检查等方面,都有更加严格和高标准的要求。
二级等保:适用于对社会有一定影响、但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系统,防护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中小型企业和一些非核心业务系统。
三级等保:适用于对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核心信息系统,防护要求严格,适合金融、电力、政府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通过以上可以了解到等保二级和三级的标准差异。对于那些涉及国家安全、社会重要基础设施、敏感数据的大型企业或行业,三级等保是必须实施的。而对于一些影响较小的业务系统,二级等保则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合适的等级定级,是确保信息安全、降低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