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测评定级怎么定?等保测评对象该如何选取
等保测评定级依据信息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侵害程度划分五级。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仅损害公民权益。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损害公民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损害国家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严重损害国家安全。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极端损害国家安全。
一、等保测评定级标准
等保测评依据信息系统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程度,将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五级,从低到高分别为: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适用场景:仅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不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
示例:小型企业内部简单办公系统。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适用场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示例:普通企业网站,若被攻击可能导致业务中断或数据泄露。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适用场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示例:电商平台用户信息系统,若被破坏可能导致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适用场景: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示例:电力行业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若被攻击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影响社会稳定。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适用场景: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示例: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关键系统。
定级依据:
侵害客体: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公民/法人/组织权益。
侵害程度:一般损害、严重损害、特别严重损害。
行业要求:如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需根据业务重要性定级。
二、等保测评对象选取原则
测评对象选取需遵循五大核心原则,确保覆盖关键组件并平衡投入与产出:
1.重要性原则:
优先抽查对系统安全起关键作用的组件,如核心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业务应用系统。
示例:电商平台需重点抽查支付系统、用户数据库及API接口。
2.安全性原则:
抽查对外暴露的网络边界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验证其防御外部攻击的能力。
聚焦历史漏洞或攻击高发区域,如Web应用防火墙、未加密的API接口。
3.共享性原则:
抽查共享设备(如存储阵列)和数据交换平台,确保跨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示例:云平台需抽查虚拟化层、对象存储服务等共享组件。
全面性原则:
覆盖不同设备类型、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
模拟多场景测试。
符合性原则:
选择的设备、系统需符合被测评等级的强度要求,如三级系统需支持强制访问控制。
优先抽查已通过相关安全认证的组件。
实施方法:
分层抽样法:适用于一般系统,按比例从各类组件中抽取样本。
多阶抽样法:适用于复杂系统,先按子系统或物理区域抽样,再在每个子系统中进一步抽样。
三、等保测评注意事项
测评前准备:
了解流程与标准:提前熟悉测评流程、标准和要求,准备齐全相关材料。
系统自查:全面排查潜在安全隐患,确保系统达到等级保护要求。
选择专业机构:优先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资质的测评团队,确保测评人员具备相应技术背景。
测评中操作:
保护数据安全:严格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
客观公正测评:如实报告发现的问题,避免利益关系影响结果,并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详细记录过程:清晰记录测评步骤、问题、措施及建议,并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查阅和审计。
测评后跟进:
风险评估与整改:根据测评结果识别潜在威胁,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合规性检查:确保测评工作符合国家法规、政策和标准。
定期复测:三级系统原则上每年复测一次,备案通常只需一次。
其他要点:
保持沟通:与客户密切沟通,及时反馈进度和问题,耐心解答疑虑。
签订保密协议:严格遵守保密条款,不得泄露客户敏感信息。
动态调整策略:根据系统复杂度、测评力度和投入产出比,灵活调整抽样比例和测试方法。
定级需结合业务信息安全与系统服务安全双重维度,取两者较高者确定最终等级。定级后需经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批及公安机关备案,确保等级划分科学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