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等保三级?等保三级需要哪些技术和管理措施
等保三级是中国针对非涉及国家秘密的重要信息系统实施的高级别安全认证,属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的第三级。等保三级要求对信息系统从物理环境、网络架构到数据保护等维度构建严格防护,适用于政府机关、金融机构、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核心系统,这些系统一旦遭受攻击可能对社会秩序或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一、什么是等保三级?
等保三级是中国针对非涉及国家秘密的重要信息系统实施的高级别安全认证,属于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的第三级(监督保护级)。其核心目标是保障信息系统在面对各类安全威胁时,能够维持高度的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该级别适用于对社会稳定、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具有较大影响的系统,如政府机关、金融机构、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的核心系统。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是中国国家信息化安全等级保护的一项重要指导性文件,用于规范网络安全保护工作。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和安全风险,我国将网络安全保护划分为五个级别,从一级到五级,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其中,一级和二级为自主保护级,三级为监督保护级,四级和五级为强制保护级。
定级为等保三级的信息系统是指经过定级、备案后,确定为第三级的信息系统。这类信息系统遭到破坏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一般适用于市级单位重要系统,省部委的门户网站等。通过“三级等保”认证,表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达到国内最高标准。

二、等保三级的技术要求
等保三级要求从物理环境、网络架构、主机系统、应用开发、数据保护五个维度构建防护体系:
物理安全
机房需配备电子门禁、防盗报警、视频监控系统,并设置专人值守或环境监控设备。
关键设备固定安装,配置专用气体灭火装置和备用发电机,确保供电连续性。
物理访问记录需实施完整性保护,防止数据篡改或删除。
网络安全
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及网络审计设备,实现流量监控和攻击防御。
交换机需支持VLAN划分与QoS流量控制,访问控制策略细化到端口级权限管理。
网络隔离技术区分不同安全域,防止横向渗透风险。
主机安全
操作系统需达到高安全等级标准,实施双因素身份认证和最小权限访问控制。
服务器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完整记录系统操作日志,并部署防病毒软件及漏洞补丁管理机制。
关键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或集群部署,确保高可用性。
应用安全
应用开发遵循安全编码规范,集成身份鉴别模块,实现细粒度权限管理。
系统上线前需通过渗透测试与代码审计,运行阶段留存操作审计日志并定期开展安全评估。
部署网页防篡改设备,防止核心页面被非法修改。
数据安全
数据存储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敏感信息完整性与保密性。
建立本地每日备份与异地容灾备份机制,数据传输通道采用SSL/TLS加密协议。
数据库实施字段级加密或脱敏处理,防止数据泄露。
三、等保三级的管理要求
等保三级要求从制度、机构、人员、建设、运维五个层面建立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覆盖人员管理、运维流程、应急预案的完整制度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权限控制。
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安全管理机构
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
建立安全培训、考核和奖惩机制,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人员安全管理
实施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关键岗位人员需通过专业资质认证。
对离职或转岗人员及时撤销系统访问权限,防止信息泄露。
安全建设管理
系统设计阶段需融入安全需求,采购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产品。
上线前进行安全测试和风险评估,确保无中高级别以上漏洞。
安全运维管理
建立持续监测机制,配合年检与抽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
四、等保三级的安全检查内容
等保三级安全检查涵盖技术和管理两大方面,具体包括:
技术检查
物理安全:检查机房物理访问控制、防盗防火措施、设备标识与保护等。
网络安全:验证网络架构合理性、设备配置安全性、数据传输加密等。
主机安全:评估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漏洞修复情况、入侵检测机制等。
应用安全:审查应用功能合规性、安全评估结果、日志记录与审计等。
数据安全:检查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备份恢复机制、加密技术应用等。
管理检查
安全管理制度:审查制度完整性、执行情况及有效性。
安全管理机构:评估机构设置合理性、人员职责明确性。
人员安全管理:检查培训计划、考核机制及奖惩措施。
安全建设管理:审查系统设计、采购、测试等环节的安全要求落实情况。
安全运维管理:评估监测机制、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
等保三级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安全管理体系六大方面。机房需配备电子门禁、防盗报警系统;网络需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数据需加密存储并建立异地备份机制;同时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系统持续符合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