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的步骤是什么?等级保护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相关标准,等级保护工作总共分五个阶段。等级保护的第一步是定级与备案。运营单位需根据系统重要性自主确定安全保护等级,三级及以上系统需组织专家评审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定级后,需准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等材料,向所在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交备案申请,公安机关审核通过后颁发备案证明。
一、等级保护的步骤是什么?
等级保护的实施需遵循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五个核心步骤,形成闭环管理:
1.定级
自主定级与专家评审:运营单位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结合系统业务信息重要性、服务范围及受破坏后的影响程度,初步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对于三级及以上系统,需组织行业专家、技术骨干进行评审,形成《定级报告》,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公安机关备案审查:定级结果需提交至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备案,公安机关对定级合理性进行审查,最终确认系统等级。
2.备案
材料准备与提交:运营单位需准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定级报告、系统拓扑图、安全管理制度等材料,提交至公安机关网安部门。
审核与发证:公安机关在10-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材料齐全且合规的,发放《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作为系统合法合规的凭证。
3.建设整改
差距分析与整改规划:依据等保标准,运营单位需对系统进行全面自查,识别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不足,制定整改方案。
安全建设与制度完善:根据整改方案,采购安全设备、部署安全软件、优化网络架构,同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
4.等级测评
测评机构选择与委托:运营单位需委托具有公安部认证资质的测评机构开展测评。测评机构需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服务认证获证机构名录中。
现场测评与报告编制:测评机构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代码审计等手段,对系统安全技术防护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测,编制《等级测评报告》,明确系统是否符合等保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
5.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定期检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对已备案系统进行年度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及测评报告整改情况。
持续优化与动态调整:运营单位需根据监督检查反馈,持续优化安全防护体系,适应业务变化和技术发展,确保系统长期符合等保要求。

二、等级保护的实施周期
等级保护的实施周期因系统规模、复杂度及整改难度而异,通常需3-6个月完成全流程:
定级与备案:1-2个月,含专家评审、材料准备及公安机关审核。
建设整改:1-3个月,依系统差距大小而定,需采购设备、部署软件、完善制度。
等级测评:1个月,含现场测评、报告编制及整改复测。
监督检查:年度循环,公安机关每年开展一次检查。
三、等级保护测评的费用
等级保护测评费用受系统等级、规模、复杂度及地区差异影响,具体如下:
二级系统:费用范围1.5万-5万元人民币,平均3万元左右。适用于一般信息系统,如小型企业官网、内部办公系统。
三级系统:费用范围3万-20万元人民币,平均7万-10万元。适用于金融、医疗、能源等高安全需求行业,如网上银行、电子病历系统、电力调度系统。
四级及以上系统:费用需根据具体系统情况和服务商报价确定,通常涉及国家级重要基础设施,如核设施控制系统、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子系统。
费用影响因素:
系统规模与复杂度:服务器数量、网络拓扑复杂度、数据资产敏感度直接影响测评工作量。
地区差异:一线城市因人力成本较高,测评费用可能上浮20%-30%。
服务商资质与口碑:具备国家/行业认可资质的测评机构,因品牌溢价和服务质量,收费可能高于普通机构。
额外服务需求:如密码应用评估、渗透测试深度扩展、整改指导等,可能产生额外费用。
等级保护的核心步骤是建设整改、等级测评与监督检查。依据等保标准,运营单位需采购安全设备、部署软件、完善制度,完成系统整改。随后委托具有资质的测评机构开展测评,验证系统是否符合要求。公安机关定期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措施持续有效。